春节的习俗

如题所述

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讲究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春节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在过年的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


❤️‍🩹💛一、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这一天是农历小年,祭灶神。“灶,造也,造创食物也”。在民间传说里,灶王爷可以说是和普通人关系最密切的神了,既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又代表玉皇大帝考察人间善恶勤懒,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这天,家家户户恭敬祭灶,摆好供品、奉上灶糖,好让灶王爷顺顺利利回到天上,汇报工作时多说好话,讨得来年的平安吉祥。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三祭灶”指的就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也称送灶王爷。

日常我们说一个人讨好他人,会用如吃了“蜜”、“糖”一样形容,在这方面,古人对神仙也不例外, “依葫芦画瓢”。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家家户户用糖元宝、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团子等,既甜且粘牙食品,祭拜,希望灶王爷“吃人嘴软”,到天上报告一年事迹,多话好话,不讲人间罪恶。而除夕归来,来年一如既然保佑人间平安。除了准备“甜蜜”食品送灶王爷,祭拜时,还有不少仪式,即将奉祀经年的灶君旧纸从灶上揭下,连同纸锭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时,再行接灶神之礼,奉祀灶神后,再在灶上粘贴新的灶君纸。

❤️‍🩹💛二、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看着那一碗碗喷香热乎的炖猪肉,就算是肚里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串哈喇子,挑块儿瘦的就酒,拣块儿肥的解馋。这一锅炖肉便是人们心中最朴实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过瘾、更实惠,也更有家的感觉。吃着吃着,年味也渐渐浓了。


❤️‍🩹💛三、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放鞭炮放鞭炮,是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

❖压岁钱,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

❖包饺子,饺子在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上都吃,除夕这一天包饺子,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谁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四、大年初一,去拜年❤️‍🩹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拜年,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不杀生,不扫除,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五、正月十五,闹元宵❤️‍🩹💛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但都象征团团圆圆的意思。

❖闹花灯,元宵节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舞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还有一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斩杀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李世民,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猜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年俗文化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0
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赶年兽,
第2个回答  2014-02-10
中华特色民俗
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拜年
被遗忘的春节习俗
祭火神、社火、祭财神、吃灶糖、点天灯、照田蚕、人日、开门炮
第3个回答  2014-02-10
放炮、拜年、贴春联
第4个回答  2014-02-10
发红包追问

准确点!

追答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你要问的是哪里的

追问

潮州

追答

不好意思,那我就不知道咯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