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个我》究竟是“柒个我”还是“柒个尬”?

如题所述

“柒个我”之所以被称之为“柒个尬”,更多在于我们的期望值过高导致的吗?我想并非如此而是制作班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善,而韩剧本土化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各有各的魅力。

抛开所有这本是一部很好的剧

对于这部剧的剧本而言其实是很好的存在,柒个我,七种人格,七种人生。因爱而生,因爱而愈。多么新颖的一个题材,当你想要自由想要除恶扬善的时候完全不需要顾及任何人,人生就只有一次机会,干嘛不享受生活呢?这就是那个向往自由的朱长江,也拥有着不一样的睿智,没有束缚的人生就是他的人生。

或许你时而犹豫不决有些迷茫,在这繁花似锦的世界里没有了关于自己的信念甚至想要轻生。而莫晓俊的世界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就都是不一样,没有必要去迎合,让这个世界看到你不一样的地方。或许你有一份少女心,开心快乐自给自足没有什么大不了,天不会塌地不会陷自己也不会不快乐,这就是莫晓娜的世界。每当痛苦来临在时候他总是能笑着面对,而这样的笑容又是弥足珍贵的模样。


x先生的神秘感来源于那些明明已经出现在你面前,却还是不想面对不敢面对想要逃避的事。对于这些事情,你是那么的害怕那么的无助,可这些恐惧的本身,都来源于你自己。而崔皓月的存在有些悲伤却那么的坦荡荡,他是因为爱而产生的,哪怕自己粉身碎骨对于爱女主的心也是还在跳动,可以说在这些人格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格就是他了。

还有那个小星星,被子关在地下室里的孩子,而在心灵上也会受到那么多的创伤。至于主人格温文尔雅,却背负着所有的痛苦,这样的他让人心疼。他从来没有像一个胆小鬼一样钱逃避自己其他人格犯下的错,而是钱面对那些错,不论大小不论什么都会认认真真的道歉和赔偿,默默的忍受,孤立无援。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好剧不仅仅是因为这七个不一样的人格,和剧情还有是其背后不一样的意义。总是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我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清醒呢?这部剧就是源于家庭暴力,而七个人格也是家庭暴力的产物,而这部剧的背后意义值得我们所深思。

编辑也是将现实的社会去融入到了这些角色中,让我们可以去喜欢这部剧或者说对于角色的喜欢,从而可以去让我们懂得那些人格分裂者的不易,让我们可以去谅解和关怀他们同时也会去重视这些起因,去正视和阻止还有反思关于儿童虐待问题。

和韩剧相比满屏的尴尬

记住,2015年1月7日下午10点整,是我被你迷住的时间。

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台词却是满屏的尴尬,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相比较我们国产的《柒个我》在豆瓣上的4.8分,原版的《Kill me heal me》真的可以说是一举成名。不仅仅是在2015年横扫韩国各个重大的奖项,甚至还在MBC演技大赏上面拿了12个奖项之多,甚至对于豆瓣评分也是在《柒个我》之上,更被称为“年度最佳治愈韩剧”。


当初的《杀了我治愈我》之所以很火是因为剧本的新颖,这部剧并没有狗血而又俗套的爱情故事,反倒是那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着重的去表示,关于七个人格和医生之间的互动,这可以说是一个关于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包括各人格之间的关系搭建以及各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做到了细致入微。

而同样的剧本不一样的人,却没有本来的效果那么的好。就像我说的那句话一样,同样的话同样的场景,不一样的人我认为说话的方式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可是我们国产的翻拍却是在翻译了这句话,并没有让我看出心动的感觉。虽然我承认翻拍时间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味地去复制粘贴到最后你我都是那么的尴尬。


毫无诚意的翻拍成就了尬

直接的复制粘贴不说,直接翻译不符合语境不说,但是演技要说一说了。虽然对于人格分裂很难完成,但是在《你好,疯子》里面的万茜真的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安希有一种魔力也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动人力量,可以让我们对于她的分裂所接受,甚至在最后的短短几分钟的爆发也是让我们印象深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一山的演技是在线的,七个人格也是演的各不相同。不仅需要跨年龄还需要跨性别,这无疑对他说一个挑战,虽然说在演“霸道总裁”的时候有点撑不住场面,饰演高贵绅士也有那么点违和感,还有在处理人格转换时可能也没有原版显得那么的自然,但我不得不说承认对于“莫晓娜”的出现,还是那么欢喜和开心。


而女主的演技则是一言难尽的尬,本身的人设就是玛丽苏傻白甜加上野蛮女友,虽说是韩剧管用套路但硬生生的被演出了一种浮夸。相比于她演的《匆匆那年》可谓相差甚远,根本没有办法把本身的戏表达出来内在的张力也没有表达,反倒是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除此之外加上剧组不太走心的服化道、处理过度的色调一起影响了整部剧的呈现,一切就显得那么的不尽人意,同时还在尴尬的插广告。在复制粘贴的同时却偏离了剧本所想表达的东西,虽然是七个人格但是中心线在于虐待儿童和家庭暴力,可是《柒个我》里面把这些比例大大缩减了。在我想要kill me的时候,是你出现来heal me的那个立意也就没有了意义。

本土化的翻拍加深了尬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翻拍剧都不免面临最终扑街的共同命运。事实上,在“僧多肉少”的影视剧市场,翻拍也不失为一种影视剧的创作来源。

对于投资商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保险的方法。拍坏了不要紧骂的人多了热度也就多了,拍好了就一举成名皆大欢喜,所以这是一个稳赢的局。而这部作品也是一个不一样的作品,青春和悬疑在加上多重人格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噱头。


《柒个我》的翻拍则是“东施效颦”,难以重现原作的经典也毫无诚意可言。有一种捞一把就溜的既视感,根本看不出来编辑想要本土化的心,直接翻译根本不符合国情。当然这部剧之前《深夜食堂》也是尬到一定境界,虚假不符合逻辑加上经常跳戏让观众无所适从。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编剧不够到位,没有将剧本本土化根本不符合中国特色。

虽然说韩国翻拍的我们都剧也是一言难尽,但是他们比我们有诚意。不仅仅是改编了历史背景画面服装和镜头这些琐碎的东西,还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本土化。而他们没有得到认可的原因是清朝与高丽的文化差异,即便是可以将所有东西本土化,但文化的不同最终也成了制约翻拍剧最大的桎梏。


翻拍的意义在于还原经典并非复制粘贴

从前几年大热的《回家的诱惑》到最近的《漂亮的李慧珍》几乎都是翻拍,但却没有一部剧可以超越经典,不仅是因为本土化的尬还有观众对于原创的挑剔。前面说毫无诚意并非只有演技,还有细节,直接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结果只能是被当成“东施效颦”,而没有打造出自我风格。

观众现在所喜欢的可能是那些原创的经典,像《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他们的成功更多的在于诚意和大刀阔斧的改编。恕我直言我并没有在《柒个我》上面看到这些,原著可能只是提供了一个主线或者是一种观念,更多的内容是需要去挖掘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观众的喜爱,而当下摸不到摸不清受众在这个时代核心困境的作品,是无法被观众接受并成为经典的。


众多的翻拍剧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在浮躁背后影响着这个产业发展不良。而《柒个我》无疑是一部尴尬的翻拍,或许这怨不了谁是一种现象,但是我希望这个现象越来越少。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翻拍还是原创,只有那些真正的适合我们的本土影视剧市场或者说可以广泛的让观众认可的剧本,才会有可能成功打造出一部优质精品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