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独爱搓火锅?

如题所述

比起汪峰,火锅更有资格说这句话:没有我,中国的饮食市场将失去半壁江山。

天寒地冻,三两伙伴相互招呼:吃火锅吧。想一想,都觉得浑身冒热气。

火锅不仅在寒冬中受欢迎,在其他时令,照样是宠儿。在火锅之城重庆,即便是大热天,人们也会光着膀子吃火锅。

不止重庆。新华社"中国网事"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火锅门店数量同比增长70%。

这遍地开花的霸气,把外国人震住了。美国知名媒体《华尔街日报》就嘀咕:中国经济放缓,火锅凭啥还这么火?

这就不懂咱国情了吧。民以食为天,网友说得好:"经济放缓归放缓,吃,那是必需的!"

但为什么是火锅呢?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火锅怎么就脱颖而出了?

哟,出土一只"鸳鸯锅"!

在不同地方,火锅有不同称谓。

比如,北方的"吃涮锅",广东的"打边炉",江南一带的"吃暖锅"??而四川人,直截了当,就说"吃火锅"。

不管哪一种称谓,这种饮食方式有个共同特点:将锅置于炉上,内放配制好的卤汁或鲜汤,烧沸后将荤素食材入锅,或烫,或涮,或煮。

论吃,中国人的源远流长常常让外国人惊叹,火锅也不例外。

2016年 5月,湖北省襄阳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战国晚期的四足方铜鼎。铜鼎在古代原是饪食器,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飨。而这个鼎的奇特之处在于,其内被分隔成两部分。据专家介绍,这就相当于现代的鸳鸯火锅。

也就是说,吃火锅,起码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皇帝也极好这一口儿!

如今,外国人看到中国火锅火到没朋友,无法理解,硬是扯了个理由:"吃火锅不用怎么讲究。这种乱糟糟的烹饪方式可能意味着,这种形式并不是特别适合商务宴请或者政府招待。所以,火锅店很大程度上没怎么受到政府‘八项规定’的影响。"

这位外国评论员肯定不知道,火锅在中国历史上可是上过宫廷宴,有过皇帝级粉丝的。

清朝是火锅发展的鼎盛时期。

据《清代档案史料丛书编》记载,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在乾清宫筵宴宗亲,一次就办了530桌宫廷火锅。

他的继位者嘉庆皇帝,在登基之日,大摆"千叟宴",动用了1550多只火锅,摆出历史上最大的火锅盛宴。

连皇帝都好这一口,于是,火锅在民间就更普及了。

火锅学院,看这专业范儿!

这种发自骨子里对火锅深沉的爱,延续至今,蔓延全国。

在各大点评网上,火锅在美食栏中独占一个分类。

2014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在特色饮食中,火锅最受欢迎。

新华社"中国网事"对中国人2015消费数据做过分析,在所有餐饮品类中,火锅消费竟高达23%,独占鳌头。

就为这一口,人们可以在火锅店门口,一等数小时,不离不弃;可以一入火锅深似海,从此不测胆固醇。

更可以为了吃得更专业,专门成立一个火锅学院。

2014年,重庆市火锅协会、重庆市烹饪协会和重庆现代职业技师学院就联合成立了重庆火锅学院,专门培养"火锅人才"。

"大火锅帝国"开始往专业化一路狂奔。

我"体寒",只能由火锅来治!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为什么是火锅,而不是煎饼果子呢?

如果说,我有病,只能由火锅来治,你信吗?

火锅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重庆麻辣火锅。

冬季吃火锅自不必说,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多雾,特别潮湿,要用辣来驱走体内的寒气。

而夏季吃火锅,从中医的角度看,是"以毒攻毒"。烈日炎炎之下,一锅沸腾,一手执筷,一手摇扇,边烫煮,边嚼吃,滚热的菜肴下肚,可有效提高排汗速度,帮助人体降温,可谓"挥汗吃毛肚,汗出当风凉"。

如今,麻辣火锅已经走出重庆,奔向全国且大受欢迎。当中原因,不仅有人口流动带来的火锅迁徙,也有现代人冷饮喝得多、体质偏寒的缘故。

啥都不说,搓顿火锅去

什么?你觉得这是胡扯?

那就干脆地承认吧:爱火锅,就是因为它好吃!

如果要说有一种食物,能将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挑剔口味的人团结统一起来,那非火锅莫属。

在那口锅里,每个人都可以选自己想吃的。

它的下锅料,基本是日常的蔬菜和肉类,南方人加碗米饭,北方人加点面食,立马就是家常宴。

难得的是,火锅里有一个温柔包容的世界。

再奇怪再刺激的食材,被水煮熟后都会变得温和。把它们放在调好的酱料里蘸一蘸,送入口中,烫热的菜十足入味,瞬间将味蕾打开。那感觉,像受了温柔一抱。

吃着火锅,侃侃而谈,再就二两烧酒,一身疲惫便会被热腾腾地蒸散,浑身酣畅。

过年时节,吃顿火锅再适合不过了。

一家子围炉而坐,热气腾腾,喜气洋洋,红红火火。筷子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这不就是我你想要的大团圆么?

再不多说,走,搓顿火锅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