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灾害致灾因子一般包括什么

如题所述

低温灾害致灾因子一般包括暴雨、海啸、冰川消融等。

1、暴雨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2、海啸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等地。

3、冰川消融

冰川消融由冰的融化和蒸发引起冰川消耗的现象,它是冰川物质消耗的主要方式。太阳直接辐射和近地层大气湍流交换是引起冰川消融的主要热源,冰面性质、冰川所在高度和坡向以及天气状况对消融也有影响。

全世界的冰川总面积大约为1500万平方公里,中国大约6万平方公里,这些冰川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其进退变化与生活在山地周围的人类关系更加密切。

低温灾害概念:

低温灾害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气温降低而使作物遭到危害。发生低温灾害时,一般常出现低温、寡照和多雨的天气。人们对低温灾害有不同的称呼,有些地区称冷害、寒害,广东、广西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遭受的低温灾害叫寒露风。

低温对作物的危害指标低温灾害的轻重,取决于低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日数的长短。低温灾害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作物营养生长阶段,因低温引起作物生育期延迟,以致在作物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造成减产欠收。

冷空气是低温冷冻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春秋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频繁交汇,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而强冷空气,尤其是寒潮的爆发南下,使得温度急剧下降,会造成“倒春寒”、霜冻等灾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