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6款新车!15万级插混SUV市场,为啥这么香?

如题所述

2个月内,6款新车上市! 近期的15-20万级插电混动SUV市场,可以说是打成了一锅粥。

哈弗枭龙/枭龙MAX、吉利银河L7、新款比亚迪宋Pro/宋PLUS深蓝S7等多款重磅车型,纷纷选择在二季度集中上市。

而以上这些产品,均存在几个相同的标签——SUV车型、定价15-20万,插电混动(含增程式)。那么15-20万级的插电混动SUV市场,究竟有什么魔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市场诱人,车企竞相逐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说到底,车企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呈现出高增长态势的插电混动SUV市场,正是一片诱人的“蓝海市场”。

销量方面,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国内插电混动乘用车的零售量累计达77.82万辆,同比增长97.2%,大幅领先于新能源车市总体零售量的同比增速(41.1%)

车型方面,2023年1-5月,插电混动SUV的累计销量达46.80万辆,同比增速为84.2%;同期,SUV在插混车型的累计销量之中,占比高达60%。

价格方面,参考乘联会公布的2023年1-5月插电混动车型销量榜,在那些位居前列的产品中——A级SUV占了大头,且价格大部分都处于15-20万元的主流消费区间内。

需求影响供给,在消费者的追捧之下,15-20万级插电混动SUV——自然就成为了车企眼中的“香饽饽”;如果站在成本控制的角度,车企也乐于见到这一品类的热销。

毕竟相比于纯电车型,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较低,避免了高昂的电池成本;此外,因为仍具有部分的“油车”属性,插电混动车型可依附于现有的成熟供应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本浮动。

总而言之,15-20万级插电混动SUV市场之所以持续火热,本身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结果。

技术内卷,争抢用户心智

正如前文所述:在插电混动市场中,15-20万级插电混动SUV,成为了大多数车主的最终选择。

这就意味着,这一个细分品类,已经在市场中形成了“锚定效应”。假如一个消费者想要快速了解插电混动产品,首先作为参考的车型,大概率会是几款具有代表性的15-20万级插混SUV。

换句话说——谁能拿下这个细分市场,谁就能占领用户心智。如此局面下,15-20万级插混SUV市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技术内卷。

目前插电混动技术最大的特点,还得是“省”。关于这一点,比亚迪DM-i系统就是典型。

依托“P1+P3”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发动机、电动机可在高效区间维持工作,油耗优势明显;此外,依靠完善的自建供应链,比亚迪DM-i车型还实现了“油电同价”,打破了原有的价格体系。

为避其锋芒,友商们纷纷选择出奇制胜。例如哈弗枭龙MAX(指导价:15.98-17.98万元),拿出了Hi4智能四驱技术;在相近的价位下,哈弗枭龙MAX创新性地采用了“P2.5+P4”双电机串并联架构,提供了独特的适时四驱体验。

深蓝S7(指导价:14.99-16.99万元),则是选择了竞品较少“平价增程式”的路线,不仅成功地把指导价压制在17万以内,还能凭借中型SUV的级别优势错位竞争。

为树立标杆产品,各大新能源厂商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笔者相信:虽然“技术内卷”逐渐白热化,但只要各参与方保持理性,这最终将演变为一次良性的市场竞争。

结语

随着在15-20万级的SUV市场中,插电混动产品、插电混动技术之所以迎来集中爆发,其实也是各自主车企“英雄所见略同”的结果。

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随着广大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接受不断提高,顺势而为是更好的选择。至于“固执己见会”有什么下场?销量自然会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情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