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矿体产状与结构

如题所述

矿体的产状描述了矿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产出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状要素:板状矿体通常用走向、倾斜和倾角来描述,而柱状和透镜状矿体还需测量侧伏角和倾伏角,以了解其深部偏斜情况。
    埋藏情况:矿体分为出露和隐伏两类,隐伏又分埋藏矿体(曾出露后被覆盖)和盲矿体(从未出露地表)。矿体的埋深和延伸对找矿和开采至关重要,通过各种探测手段可确定这些信息。
    与岩层的关系:矿体与岩层的联结关系分为整合矿体(沿层理产出)和不整合矿体(交切层理产出)。
    火成岩体位置:矿体存在于火成岩体内部、接触带或围岩中,接触带中的矿体产状不稳定,易变。
    产状变化:矿脉可能出现膨胀、分支等现象,或因构造变动、风化等影响而形成复杂产状。

影响矿体产状的关键地质因素包括成矿地层、构造、岩性条件、成矿方式、后期构造活动和风化程度,其中构造条件对产状影响最大。而矿体结构则指矿石类型、脉石之间的联结关系,以及成因和构造活动特性所决定的内部结构,常见类型如皮壳状、梳状和带状等。


扩展资料

含有足够数量矿石、具有开采价值的地质体。它有一定的形状、产状和规模。矿体周围的无经济意义的岩石是矿体的围岩。矿体与围岩的界限有的清楚截然,有的逐渐过渡。在后一种情况下,矿体的界限需根据采样的成分分析所查定的边界品位(见矿产工业指标)加以确定。矿体中与矿石伴生的无用岩石,称为夹石或脉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