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全文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四圣心源》中所谓的四圣,指的是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
1. 黄帝:他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也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人文初祖”。
2. 岐伯:他是传说中最具智慧的人物,在中医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华夏中医始祖”和“医圣”。
3. 秦越人,即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生。由于他的医术高超和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扁鹊”。
4. 张仲景: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他在完成《伤寒杂病论》后,仍然专注于医学研究,直至去世。他的遗体在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被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建立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四圣心源》的原文摘抄如下: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木能生火,火又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然而,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又能克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以气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质的形式。一旦成质,就无法再发生生克作用。
在天地之间的位置上,北方是寒冷的,南方是炎热的,东方是温暖的,西方是凉爽的。阳气在东方升起,形成温暖的春天;在南方升高,形成炎热的夏天;阴气在西边下降,形成凉爽的秋天;在北方下降,形成寒冷的冬天。春天的温暖产生夏天的热量,夏天的热量产生秋天的凉爽,秋天的凉爽产生冬天的寒冷,冬天的寒冷又产生春天的温暖。土是四象的母亲,实际上孕育了四象。人们说火生土,是因为它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润,湿润是土的气息。实际上,水火交融,才会产生湿气。六月的气候,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湿气因此产生。湿气,实际上是水火的中间气息。土位于西南,南方热,西方凉,所以说是火生土,土生金。相克,是为了制约过度的现象。木性发散,用金气收敛,木就不会过于发散;火性炎热,用水气调和,火就不会过于炎热;土性湿润,用木气疏导,土就不会过于湿润;金性收敛,用火气温暖,金就不会过于收敛;水性滋润,用土气渗透,水就不会过于滋润。这些都是气化自然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