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怎么算工程量?

如题所述

根据现场情况也要分两种情况进行结算计价:

1、第一种情况

图纸完全按图施工时,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提高模板拆除利用率,在浇捣混凝土时不进行事前预埋,在模板拆除后,进行砌体砌筑之前,在混凝土柱梁内进行植筋的,此种施工工艺是不能计算工程量和计价结算的,这部分费用包含在砌体加固的费用里了,砌体加固是要单独列项计价的。

现实施工中,如果采用规范规定的预留预埋钢筋,在模板拆除时,要增加不少人工,且模板容易损坏,采用植筋就可以很轻松的拆除模板,而且模板不容易损坏,大大提高了模板的使用率。

2、第二种情况

柱梁板等主体构件已经完成,因为甲方要求或设计变更,需要在已经完成的柱梁板上增加混凝土构件,这种情况不是施工单位改变或优化施工工艺造成的工作量,而是由甲方或者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量,所有增加构件引起的植筋可以单独列项进行计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变更仅仅说明在什么位置增加什么构件,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施工工艺,遇到这种情况,作为项目预算员要提醒现场施工人员办理现场签证单。

确认现场发生的植筋规格,植筋数量,这才是结算的合法依据,否则审计只会认可变更增加的混凝土和钢筋模板等工程量,至于植筋审计会不认可的,因为审计无法判断此变更送达时,相关位置的主体构件是否已经完成,是否需要进行植筋的。这个是很多现场施工人员不注意的地方。不知道结算的流程和方法,所以,项目预算员适时提醒非常重要。

扩展资料

植筋质量关键控制点

在进行植筋施工时,首先需按照设计要求在原混凝土构件上指定位置进行钻孔、清孔,之后再对钢筋表面进行处理、注胶施工、插筋、养护等,最终完成植筋施工。

1、定位

植筋施工前应首先按照设计要求,在原混凝土构件上将植筋位置进行定位,确定预增加构件尺寸,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定位施工时,还应考虑预钻孔部位内部是否存在钢筋等,避免钻孔施工时对钢筋造成破坏,且降低施工效率。

2、钻孔

在进行钻孔施工时,由于钻孔位置不定,因此施工人员应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钻孔施工。成孔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执行,钻孔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后期出现锚固力不足的现象,从而影响植筋的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清孔

清孔施工是植筋施工中的关键阶段之一,若清孔施工时未将孔内残渣等清除干净,则灌入植筋胶后粘结强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影响植筋效果。因此在进行清孔施工时,若条件允许,应使用高压水枪将孔内混凝土残渣等清除干净,之后再使用压缩空气将孔内残渣和水分吹干。

清孔完成后若立即进行灌胶施工则直接将植筋胶灌入孔内,若不立即进行灌胶施工可使用海绵等膨胀物体将孔洞封堵,避免尘土或其他杂物进入孔内而影响植筋强度。

4、钢筋表面清理

在清孔施工同时即开始对钢筋表面进行清理,尤其是钢筋锚固端,应使用钢丝球或砂纸等将钢筋表面的油污和其他杂质清理干净,最后使用化学溶剂将钢筋表面进行擦拭,露出钢筋材质自身颜色,处理完成后将钢筋插入孔内进行施工,避免钢筋锚固端受到二次污染。

5、注胶

注胶时,应从孔底向孔上注入,这种注胶方法可有效的将孔内气体排出孔外,避免胶液与空气融合而影响注胶质量。注胶时,注胶量应达到孔深的80%左右,避免插入钢筋时胶液因太满而乱溢或因太少不能达到设计锚固力。

6、插筋

注胶施工完成后应将钢筋立即插入孔内。插筋时应按照某一方向将钢筋以旋转式插入孔内,直至插入孔底。插筋施工时,应确保钢筋与混凝土面保持垂直的方向,且应使钢筋尽量处于孔内中心位置。若插入钢筋后孔内胶液并未完全灌满孔,应使用注射器将不足之处补足,确保达到设计锚固力。

7、养护

插筋施工完成后,应对植筋部位进行养护,确保在植筋胶固化阶段不受外界影响,若条件具备,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对植筋部位进行看守,避免闲人误碰钢筋而对钢筋造成扰动;若条件不具备,施工单位也应在植筋部位设置醒目标识或其他警告措施。确保植筋胶达到有效的固化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植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