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地”能导电?

如题所述

大地导电的原因是:强电线的电流进入大地后,由于土壤存在一定的电阻率,在地中不同的地点会形成不同的电位。这样会让单线通信回路或者电信局站点的地线中产生电压和电流,从而开始导电。

大地是一个电阻非常低、电容量非常大的物体,拥有吸收无限电荷的能力,而且在吸收大量电荷后仍能保持电位不变,因此作为电气系统中的参考电位体。

与大地紧密接触并形成电气接触的一个或一组导电体称为接地极,通常采用圆钢或角钢,也可采用铜棒或铜板。当流入地中的电流通过接地极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时,由于这个半球形的球面在离接地极越近的地方越小,越远的地方越大,所以在离接地极越近的地方电阻越大,越远的地方电阻越小。

实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极或碰地处20m以外的地方,实际已没有什么电阻存在,该处的电位已趋近于零。

扩展资料:

当说大地是导体,指的是地壳表层(离地表几百米以内)有大量水的存在,很多可溶(不是熔)性盐溶解在水里,当然就形成导体了,地面干燥土壤、岩石、甚至瓷砖不是导体,电工讲的大地是导体,是指不同地点地线之间通过大地相互是导通的。

导电体由电荷在金属中的自由电荷是电子,而在溶液中的自由电荷则为阴、阳产生漂移而造成的,根据材料的不同,自由电荷的漂移方式也不相同:在超导体中,电子几乎不受原子核的干扰而能够快速移动。

而在导体内电子的移动受限于该材料所造成的电子海的能阶大小;而在半导体内,电子能够移动是因为电子-空穴效应;而绝缘体则是电子受限于分子所构成的共价键,使得电子要脱离原子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没有绝对绝缘的绝缘体,只要有足够大的能量就可以使电子得以通过某绝缘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接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地电阻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