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全成皇后

如题所述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钮祜禄・颐龄之女,满洲正红旗,道光十四年抬旗至满洲镶黄旗。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月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三位继妻、即位后所立第二位皇后。 >  道光元年七月封为全嫔,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册晋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四月十三晋全贵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咸丰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晋称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一月立为皇后。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崩于紫禁城钟粹宫,寿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赐谥孝全皇后,当年十一月葬入清西陵慕陵龙泉峪地宫,后与宣宗合葬。经过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累次上谥,谥号全称为: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

生长姑苏

  钮祜禄氏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其父颐龄当时是乾清门侍卫,世袭二等男爵,钮祜禄氏就随父母在苏州长大成人。 >  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全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市肆林立,万贾云集,富甲天下,号称“海内繁华、江南佳丽”之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苏州女子多聪慧娴淑。野史中记载:钮祜禄氏从小就长得很漂亮,且聪明伶俐,再加上江南名城苏州水土文风的滋养和熏陶,平添了几分灵气,养成了江南女子的纤巧秀慧。除了刺绣(指苏州的苏绣)和诗书,钮祜禄氏还学会了苏州女子雅好的七巧板拼字游戏,她在这方面还格外出色,入宫后,曾仿世间常见的七巧板样式,将木片削为若干方,排成吉祥语“六合同春”4个字,难度很大。除此之外她还在随父游历中开阔了眼界,凡事都很有主见和谋划,更是与寻常女子不同。 >  《清宫词》中有两首歌颂钮钴禄氏的诗,其一云: >  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 >  作者原注曰:“孝全皇后为承恩公颐龄之女,幼时随宦至苏州,明慧绝时。曾仿世俗所谓七巧板者,斫木片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为宫中新年玩具。”即说的是钮钴禄氏在苏州的生活。因生长苏州之故,她在“明慧”以外,还有江南女儿的温柔,这与其他八旗格格的开朗爽健是大异其趣的,所以在后来能够受到道光帝的宠爱,甚至独宠专房。 >  七巧板不仅如此,还说清宫节庆中的苏造糕、苏造酱诸物都是因钮祜禄氏亲自仿制苏州苏式糕点、酱菜而得名的。真实与否,尚待考证,但该诗说钮祜禄氏“兰心蕙质”则极有可能,这从她入宫后道光帝对她的宠爱程度和晋升速度就可以明白了。

入宫为后

  丈夫道光帝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年方13岁(虚岁十四岁)的钮祜禄氏遵循八旗女子未经皇帝选秀不得成婚的规矩,参加了道光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选秀。她立刻就被道光帝看中,留在了宫中,随即被封为贵人,因才、智、貌样样都全,特赐徽号“全”字。全贵人比道光帝小26岁。 >  全贵人既年轻又聪明,很快就得到了道光帝的偏爱。入宫仅一年多,她就在道光二年(1822年)七月册晋升为“全嫔”,并于当年十一月册封皇后佟佳氏时,行册封礼,正式成为全嫔,年方14岁(虚岁十五岁)。 >  三个月后,道光三年二月十二日(1823年3月24日),全嫔又晋升为“全妃”.道光帝命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为正使,内阁学士奕经为副使,持节赍册(指后妃的名册),行册封礼,钮祜禄氏正式成为全妃,时年15岁(虚岁十六岁)。钮祜禄氏入宫才两年,就从贵人晋升为嫔再晋升为妃,名位得到如此迅速的提升,也足以证明她几乎已经得到了道光帝的专宠。 >  道光四年(1824年)初夏,全妃怀孕。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1825年4月8日)寅时,全妃生下第一个女儿即皇三女。当年年四月十三日(1825年5月30日),全妃再晋升为全贵妃。就在当年初夏,全贵妃再次怀孕。 >  道光六年四月初六(1826年5月12日)酉时,全贵妃生下第二个女儿即皇四女(后封寿安固伦公主)。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丑时,全贵妃生下唯一的儿子、皇四子奕,即后来的咸丰帝,母以子贵,地位日隆。 >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1833年6月16日),道光帝的第二位继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一位皇后佟佳氏去世,六宫无主,遂于当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833年9月28日)以孝和皇太后懿旨晋升全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代行皇后权力),实为后宫之主。 >  道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1834年11月18日),道光帝命大学士长龄为正使,署(代理)礼部尚书奕颢为副使,持节赍册、宝(指皇后之玉玺),册立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 >  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初八(1835年12月27日),皇三女夭亡,年仅10岁(虚岁十一岁),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暴崩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丑时,钮祜禄氏皇后突然驾崩于皇后寝宫――紫禁城东六宫之钟粹宫,年仅32岁(虚岁三十三岁),死因不明。道光帝十分悲痛,特赐谥号为孝全皇后。

死因之谜

  关于孝全皇后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都说皇后死于非命,且矛头都指向婆婆孝和皇太后。 >  被迫自杀说 >  此说法有两个版本,一是为父乞官被太后责备,羞愧自杀。>  《清宫词》中第二首写孝全成皇后的诗云: >  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 >  作者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照这首诗看,孝全皇后暴崩,似是新年宫中家宴,酒中为人下毒所致。但“温成贵宠伤盘水”兼用宋仁宗张贵妃恃宠称骄及庆历八年(1048年)近侍作乱纵火,曹皇后率宫人救火擒贼的故事,含沙射影,牵连到了孝和皇太后。史载:宋仁宗张妃颇与闻外事,曾为其伯父尧佐乞官,或者孝全皇后亦有类似的举动,为父亲颐龄向道光帝求官,而孝和皇太后有所责备,孝全皇后因而羞惧服毒。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人敢再追查下去,只能不了了之,诚所谓“宫闱事秘,莫得闻矣”! >  奕䜣《清朝野史大观》中还有一种说法,即谋害奕䜣阴谋败露,被迫自杀。 >  奕䜣(即后来的恭亲王)是道光帝的静贵妃(后谥孝静成皇后)所生,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孝全皇后所生的奕则软弱无能,一副老好人模样,难堪大任,道光帝原先最中意奕䜣,有意立他为嗣。孝全皇后为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遂摆下毒鱼宴,企图毒死奕䜣。一天,奕䜣正好来孝全皇后和奕所住的钟粹宫找奕玩,皇后便派人通知奕䜣之母静贵妃,说让奕䜣在自己寝宫里吃饭。临近开宴,皇后偷偷叫来儿子奕,让他不要吃桌上的鱼。奕不明白原因,不肯听从,皇后只好把图谋告诉了他。但奕忠厚仁慈,且与奕䜣关系最好,所以在吃饭时,当奕䜣要夹鱼吃时,他狠命地踩了奕䜣一脚,如此数次,聪明的奕䜣自然明白了,便再也没有要吃鱼。皇后的图谋没有得逞。这时,皇后宫中的一只猫在桌底下吃了奕䜣吃掉下来的鱼骨头,但吃完没多久,就突然狂窜起来,没跑多远就倒地而死。奕䜣大惊,回家告诉了母亲静贵妃,静贵妃也大吃一惊,忙去告诉孝和皇太后。太后大怒,便命令道光帝赐死皇后。道光帝虽然不舍得皇后,但母命难违。孝全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保全,只好自尽。 >  另一个原因则是这样说的:孝全皇后当年在做“全贵妃”生下皇四子的时候捣了鬼。全贵妃原本的预产期,在生下皇五子的祥妃之后。但当时皇长子早逝,谁要是先生下了儿子,谁的儿子就是事实上的庶长子,日后能问津帝位。于是全贵妃就暗中找了太医,软硬兼施,逼着太医配制了催产药物,终于比祥妃提前七天生下了儿子。――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皇太后与皇后婆媳反目,皇后又失了权,于是就有人向皇太后报告了这个多年前的隐秘。此事一发,皇太后更不能容忍,于是逼着皇后自尽。(不过,在众多说法中,这种说法倒是最站不住脚的。且不说清宫中对后妃生育管理极严;也不说以那年头足月婴儿尚且极低的成活率,焉有哪个后宫女人愿意主动让自己的儿子“早产”,增加夭折的机率;就是这种说法的理论根据――事实上的庶长子能够问津帝位,其母能够爬上皇后之位,就已经很不对头。清朝皇位传承与其它皇朝不同,从来没有“立长”的祖制。况且皇四子出生时,佟佳皇后还活得很精神,一点也没有提早死掉空出后位的迹象。>  太后下毒说 >  但也有人认为《清宫词》诗注中所说下毒者乃是孝和皇太后本人,至于太后为何下毒,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和被迫自杀的第一种说法差不多,即皇后大概因为父乞官犯了家法而被太后责备,不同的是皇后没有羞愧自尽,而太后却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  不过第二种说法更为流行,即婆媳二人早就关系不和,太后因此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  相传道光十五年(1835年)孝和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寝宫寿康宫(在圆明三园之一的绮春园中)颂读贺寿。而皇后为了讨得皇帝和太后欢心,也来凑热闹,且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 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却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觉得她讲得奇怪。太后又道:“妇女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言下之意即是“女子无才便是德”。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但宫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添油加醋地说给皇后听。皇后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份么?”觉得太后有意损她。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娇之气,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来。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太后一贯养尊处优,无法忍受。婆媳两人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女嫔妃们从中搬弄是非,关系更加不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冬,皇后偶然受了些风寒,太后亲自驾临皇后寝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凤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两人聊得很开心,关系似乎好转。过了几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给皇后,皇后喝过后当天就暴崩了。照此说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都没有其它确切的证据。

葬礼

  但面对皇后如此仓猝的弃世,道光帝表现出了非常的哀伤。他下令将皇后灵柩安置于澹怀堂,自己每天都亲至灵前奠酒,并于正月十七日亲自为皇后选定“孝全”为谥号。 四月,道光帝为“孝全皇后”举行了隆重的“册谥”典礼;十月,道光帝出发亲自将“孝全皇后”的灵柩送至西陵龙泉峪自己的帝陵中。 十一月,道光帝亲身参与了孝全皇后入葬地宫的全过程,并命众皇子行礼。十二月,返回北京后的道光帝又参与了“孝全皇后”灵位供入奉先殿的仪式,“亲诣告祭”。并特地让“孝全皇后”的亲生儿子、皇四子奕在灵前行礼。 对于道光帝如此隆重的悼念,皇太后也表现得非常通情达理,她自己也曾经好几次亲临“孝全皇后”灵前祭奠追思,倍显亲情。

陵寝

  道光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40年11月20日),道光帝以“谒陵”为名,亲自护送孝全皇后梓宫奉移西陵,十一月初九(12月2日)葬入龙泉峪地宫,此前孝穆皇后和孝慎皇后的梓宫已经葬入了该地宫,道光帝去世后梓宫也葬于此,是为三后附葬一帝的清西陵之道光慕陵。

相关史料

  《清史稿 列传一》 >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一等男颐龄女。后事宣宗,册全嫔。累进全贵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己丑,文宗生。十三年,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立为皇后。二十年正月壬寅,崩,年三十三。宣宗亲定谥曰孝全皇后,葬龙泉峪。咸丰初,上谥。光绪间加谥,曰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子一,文宗。女二:一殇,一下嫁德穆楚克布。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4
孝全成皇后(约公元150年- 173年),又称宋才人,是东汉时期的宠妃和皇后。她原是洛阳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家境贫寒。少年时,她就已擅长歌唱和舞蹈,十分美丽动人。年轻时,她进宫做了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宋谦的侍女,后来成为了皇帝汉顺帝的宠妃。她持家有方、热心助人,在宫中备受赞誉。公元148年,皇后窦续去世。汉顺帝决定另选皇后,但很难选定。有一次,宋才人在傍晚的宫中散步时,无意中弹奏古筝唱歌。顺帝正好在旁边听到了,并非常欣赏。从此之后,宋才人便成了汉顺帝的心上人。顺帝深感她的贤淑,于是于公元152年尊她为皇后。宋才人成为皇后后,她一直都十分节俭,爱惜宫中物品,希望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因此每年都自己缝补新衣服,勤俭节约得到了朝臣的称赞。她还经常到宫外赈济困苦百姓,以体现她的仁爱之心。公元173年,宋才人在位21年后逝世,享年23岁。她被追封为孝全成皇后,谥号“孝全”。她得到了同情、理解和尊重,并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和敬仰。她的美丽和仁慈影响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铭记她的卓越品质和不朽形象。
第2个回答  2023-05-11
孝全成皇后(生卒年不详),姓何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后,担任拓跋颖的皇后。她的个人事迹较少见于史书,具体生平不详。据《魏书》记载,在拓跋颖费之乱(499年至501年)之后,拓跋颖曾因与其亲将封护的争执而大怒,声称要废掉“妃嫔”。此时,皇后孝全成向拓跋颖进言,以确保嫔妃们的安全。拓跋颖最终听从了她的建议。此外,在拓跋颖驾崩后,孝全成“制置离宫事”,直至他的弟弟光明皇帝继位为止。然而,史书对她有关协助新皇帝的进一步细节和行动没有多少记载。《北史》提到她故去时,“朝臣有知者色之而更悲,常顾念之。”总的来说,孝全成成为了一位为皇室妃嫔“说话”的皇后,为她的同伴争得了一定的安全和尊严。
第3个回答  2023-05-14
孝全成皇后(1478年-1535年),原名赵氏,明朝宣德末年、长城抵御藏人入侵时期的王守仁官至户部尚书后妻子,后与明武宗朱厚熜结婚,成为明武宗嫡福晋。孝全成皇后为人聪明贤惠、仁爱温和,深得明武宗宠爱,为后宫中有名的德艺双馨的贤淑皇后。她经常走动在北方边境,视察战备情况,慰问士兵,因此对边疆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1535年,孝全成皇后病逝,明武宗大为悲伤,并追赠她为皇后。康熙帝曾在《御制孝全成皇后碑》中写道:“朕之先统,名器不易,此贤后之勤忠恭谨,往时感念在心,嗟矣!嗟矣!”孝全成皇后去世后,明武宗十年内没有再立妃嫔,朝中称之为“姑道朝”(即“孤道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