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与猛然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词性上的区别

“突然”是形容词。

“忽然”是副词。

“猛然”是副词。

2、用法上的区别

“突然”指非常意外的出现某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有突如其来的意思,一般用于谓语前面。

“忽然”表示事情很快地发生或变化的意思,时间短促、变化迅速。用在谓语前面居多,用在主语前面较少。

“猛然”一般是指脑子里闯入某个念头之类,来势较为凶猛、猛烈,一般用于谓语前面。

3、程度上的区别

“忽然”:令人意外的程度比较小,程度较轻。

“突然”:强调“气势猛、强而有力”,程度更重。

“猛然”:强调“气势猛、强而有力”程度最重。

扩展资料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相信、佩服、惦念"等.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来、下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美丽、红色……”。

四、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五、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八、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

九、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如:那么、所以、并且、或者等。其在句子中往往表示一定的关系,如表示并列、表示选择、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等等。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代汉语词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