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了哪几类法律关系客体

如题所述

一、最新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哪几类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物、人身利益、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1、其中物是指物质财富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它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生产物;可以是活动物,也可以是不活动物。包括自然物,如森林河流,也包括人造物,如房屋、汽车。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与物理意义上的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且应具有法律属性。
      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之认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不可认识和控制之物(如地球以外的天体)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
      第四须具有独立性。不可分离之物(如道路上的沥青、桥梁之构造物、房屋之门窗)一般不能脱离主物,故不能单独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存在。
      2、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专指为满足他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提供劳务、提供服务一类行为(如运送货物、完成工作等)。保管、运输、加工承揽、演出等合同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3、精神产品又称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发明创造、文学作品等。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4、人身利益。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等。人身利益是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除此而外,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可以是某种民事权利,如权利质押关系的客体是权利;或者民事义务,如债务移转合同的客体即使被移转的债务。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
      第二,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例如,刑法调整各种违法行为关系,而其所保护的却是违法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第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贯彻。换言之,人们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由此发生特定的法律上的联系,这既是一种法律关系,也是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实现状态。在此意义上,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关系。这是它与其他社会关系的主要区别。
      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从实质上来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正在于它体现国家意志性。因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法律关系向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意识。在此意义上看,破坏法律关系,其实也违背了国家意志。
      但法律关系又不同于法律规范,它是现实的、特定的法律主体所参与的具体社会关系。因此,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法律关系的产生,不仅要通过法律规范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而且要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个人意志表示一致(如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也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并不需要通过这种意志表示。例如,刑事法律关系则往往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
      3、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法律规范之内容在事实社会关系中的体现。没有特定法律关系主体的实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就不可能有法律关系的存在。
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六条归责原则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民事责任的免除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包括物、人身利益、精神产品、行为结果四类的,彼此之间有联系,也有所不同,在辨别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以上就是整理的有关最新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哪几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