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归普洱茶的昔归普洱茶的特点

如题所述

昔归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昔归茶,忙麓茶,一个简单的茶,现在被搞得很复杂,大滇,只想简单用数字来说明。  第一,树龄最老的,250年就一棵,正常的,通常的,200年。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这个是仅仅见于史料最早关于昔归茶的描述。  第二,根本特性 这个是大滇飞扬自己的总结,也是昔归茶特点的来源,没有修剪,只采春秋两季。大滇飞扬见过许多许多古树,口感不如意的原因,往往是两条:第一,修剪,第二,过渡采摘;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产量,方便采摘。易武的茶树,就其历史而言,显然比昔归早几百年,但是,稍一长高,超过2米,即把主干砍断,只许向四周发芽生长,不许往高处长。在茶区周游的过程中,大滇发现,即便某些地区的茶树,树龄不够易武老,但往往有出色表现,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修剪。易武高山寨的茶,我认为比麻黑出色,就在于,年份虽短了几百年,但是,没有修剪,滋味更饱满。
忙麓山的茶还有一个特点,是自然生长的。有的树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有几棵茶树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树桩,但又从底部重新长出了锄把粗的新树叉。大茶树基围在80~90厘米左右,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观赏性,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一般经过修剪的茶树,叶型会比这个大而圆。许多人会因为昔归茶的条索,感觉是细而长,甚至说,不是古树茶。关于这些,我听过很多形而上学的人说过太多了,叶底不厚的不是古树茶,叶面不长毛的不是古树茶,叶子细长的不是古树,叶底墨绿的才是古树茶,而发黄的不是古树茶。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我对任何专家说这样的话敢于直接反击,并非是因为我的狂妄,而是因为我手里握有事实!  下面要谈一个非常关键的数字了,就是昔归茶到底有多少?以下说法只代表大滇本人意见,不代表业界公论。
  以大滇所见,以及所闻,以及调查有关资料,昔归茶,目前采摘面积至多在300亩,春茶产量最多在1.5-2吨,秋茶数量应该只有春茶三分之二。如果以大滇标准选择忙麓山的茶来做,预期总产量,应该在1吨以内。这样,按我们通常收茶的惯例,千万不能在一个地方收购超过20%的茶,否则,价格就会剧烈上升。所以,最佳收购量不宜突破200公斤,当然,如果放宽标准,非忙麓山的茶,那就会较多了。因为考虑到如果我们做,就要每年都做,所以不会大幅抬价收购。这样大幅抬价收购的结果,一定是不利于我们,也不利于茶友的。  同样,本着要做最好的茶,所以我们明年昔归的茶,预期只做忙麓山的茶,能收多收就收多收,不可勉强。收茶原理证明,茶商都是统一战线,大家都会有分寸的。毕竟,明年把价格搞到5000一公斤,没有谁有好果子吃。当然,下三滥的会去冒充昔归茶,那个不在我的竞争对手之内。游客!!!是最不稳定因素,最不理性因素。关于昔归产量的估计,有效期只在2年内,预计未来五年,产量会得到5-10倍的增长,中国人,都懂的!   下面是我对昔归茶的评价:  一,关于霸气,15秒内,充斥苦涩,然后回甘(这个评价仅仅限于春茶);  二,水非常关键,忙麓山里的泉水,对比临沧市区桶装水,夸张点说,有30%的加分值;  三,所谓菌子香,是关于昔归茶的传说,这种香型的描述,并不确切,但是大家可以试着体会;  四,昔归春茶和秋茶,有70%的落差(形容差距),但我依然认为,忙麓茶,即便是秋茶,仍然很强大;  五 ,纯度与浓强度,相当于2003年的老班章。如果让我出价,那么忙麓山春茶,是我愿意用目前老班章三倍价格购买的茶;
  六,昔归茶的后半段,与茶王树的后半段,有相似之处。  有人说有所谓冰糖香,这个,主观因素较多,大家自己体会。总之,我觉得是一个前半段象03年之前的老班章,后半段象茶王树这样级别的茶。喝过更早老班章的人都认为,现在的老班章,仅仅只有一点点韵,忙麓是昔归里最好的,应该这么认为,因为现在忙麓山归属于昔归了。在1970年前,忙麓不属于昔归,而昔归,又是邦东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属于邦东乡邦东村委会昔归自然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