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的作者是

如题所述

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的作者是: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元稹的《离思其四》,全文如下:

离思其四

作者:元稹 (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三、《离思其四》译文: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四、《离思其四》中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简析:

据载: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字茂之,出身名门,美丽而又贤惠,少元稹四岁,死时年仅二十七岁。此诗乃作者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

有的话,有人一说出来,就好像树起了一根标杆,控制了一个制高点,简练、精粹、警策、优美、典雅,别人再难以超越,于是,在有相同或类似的意思需要表达的时候,大抵是引用了。这样的话数量不是很多,而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就是如此。

论者或谓,元稹的这两句诗,前一句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来的,后一句则是受了宋玉《高唐赋》中关于巫山之云的描写的启发,所谓“其始出也,(日对)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

不言而喻,两句之所以如此非同一般的警策,就是元稹站在了前人又尤其是巨人的肩头的结果。

两句之前一句里的沧海之水和后一句里的巫山之云,都是韦丛的比喻形象。对于这样的比喻,既可以作较比笼统的解读,也可以作较比具体的解读。作较比笼统的解读,就是说韦丛的好,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的无与伦比。作较比具体的解读,则是说沧海之水之喻,偏重于韦丛的人格品行等内在形象:有着大海一样的深情、涵养、包容、通达,诸如此类;巫山之云之喻,偏重于韦丛的外在形象也就是她的姿容:有着巫山神女一样的靓丽、娉婷、婀娜、妩媚,诸如此类。

俗语有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话应含有这样的意思:感情有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蒙蔽理性。唯其如此,我说,我们不知道真正的韦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知道元稹眼里的韦丛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韦丛的实际。然则我们知道,除了元稹之外,好像没大有人也如元稹这样,把自己的妻子看得如此这般的不可替代。关于元稹,论者或说韦丛死后,他终身没有再娶,也有说他又娶了的,这个不管也罢。总而言之,至少从这首诗看,他对妻子是有真感情的。不然的话,如同刘备那样,视妻子如衣服,哪里说得出像元稹所说的这样刻骨铭心的话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8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诗人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28
try insiders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