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手心发热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手心经常发烫,贴在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有热热的感觉;有的人还有夏季手心热,冬季反而手心冷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前二者多发于女性 ,后者多为儿童。   阴虚所致的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严重者可出现性机能虚性亢奋。这样的患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滋阴清热的药物。   血虚导致的手心热,大多见于年轻女性 ,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平日可服用当归补血丸这类补养气血的药物,或者用当归6g、黄芪30g,配合来熬汤。   食积也称停食,是指小儿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 小孩手足心热,既不能用滋阴的方法,也不能用养血的方法,当以健脾消积为治法,或以捏脊疗法缓解。   总的来说,手心热的成人,不管哪种症状 ,生活中一要忌生气,二要忌食辛辣。这是因为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损伤阴血,会发生手心热;辛辣食物也容易损伤阴血,阴不制阳,则会手心热。儿童要注意饮食有节,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02
热情如火可不能只是表现在手上,很多人反应自己会有手心发热的现象,疑惑手心发热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和自身的体质有很大关系,中医中“五心烦热”就是其症状最好的解释方式,那么到底手心发热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吧。 手心发热多见于女性阴虚、血虚的体质人群,亦或是食积的儿童。从保健的角度讲,手心发热的症状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在生活中运用不同的方法调试。 手心发热是怎么回事 1.阴虚所致的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严重者可出现性机能虚性亢奋。这样的患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滋阴清热的药物。 2.血虚导致的手心热,大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平日可服用当归补血丸这类补养气血的药物,或者用当归6g、黄芪30g,配合来熬汤。 3.积也称“停食”,是指小儿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小孩手足心热,既不能用滋阴的方法,也不能用养血的方法,当以健脾消积为治法,或以捏脊疗法缓解。 当然也不排除更年期的女性会有手心发热的症状,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你已对手心发热是怎么回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提醒由此症状的人群要多稳定情绪,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相关阅读:手心出汗也是生病征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5
手心总是很热中医认为是阴虚则热,吃些知柏地黄丸大蜜丸吧你好!你这是身体阴虚火旺的症状,应该适当的补足阴气.平时可以用麦冬,生地煲脊骨.可以养阴,凉血,清火!另外还可以服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调理一下身体. 为了让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平时可以煲点汤喝:(润肺,清热,化痰:雪梨,银耳,南北杏,猪骨汤). (养胃补气血,健脾去湿:淮山,红枣,薏米,茨实,百合煲骨头).(红萝卜,玉米煲脊骨,此汤可以抗电脑辐射,保护皮肤,补气血.)少吃煎炸的食物,多吃新鲜的青菜和水果.但不要吃一些湿热助火的水果. 因为湿气可以助火!一个星期可以喝一两次五花茶清热去湿,要将火气热气清除掉,首先必须要将体内的湿气去除。
第3个回答  2013-08-31
1、手心发热。
在中医认为常见于阴虚之“五心烦热”,综合楼主的情况,阴虚发热的可能性比较大。

2、汗少。
由于阴虚火旺,虚火煎熬津液,造成津液为虚火消耗而不得成汗排出。

3、身体虚弱。
阴虚之后,虚火耗伤正气,造成身体虚弱,且常常精神不济。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您除了服用知柏地黄丸以外,还要服用黄芪太子参茶,大约黄芪和太子参各4克,泡茶喝就可以。以上均要长期服用。再有一点就是不知道您是否注意饮水健康,请记得还是要多喝水,一天至少喝水1~1.5升。
第4个回答  2011-04-27
玄老中医虽然已是近百岁的老人了,但谈起话来仍然是声音宏亮,耳不聋、眼不花。他的医术在我们这个地区可以称得上绝对的一流,至今无有出其右者。但在二十年以前,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一天只看十个病人,多一个也不看,并且他的这个怪异的规定竟也得到了院领导的默许。而在几年前,他的这个规矩又有了近一步的发展,一天只看两个病人,上午一个,下午一个。这也是院领导对他的保护,你见哪个医院还有八九十岁的大夫坐诊?

我与他认识是在二十年之前,我夫人因为胃下垂而痛苦不堪,叔岳父与他是至交,找他给开的方子,吃了不到一周,夫人的病就好了。后来夫人为了给孩子断奶,又让他给开了一副大麦芽的中药,由于我没怎么听他讲用法,回去就熬了给夫人喝,结果不断没有断了奶,反而下得更厉害了。又跑回去一问,玄中医说:“你得先炒了,然后再熬着喝。未炒的促奶。”我回去一试,果然很灵。自此以后,我对中医的神奇产生了很深的印象。

由于业务的关系,有时候也与西医的外科医生们聚会。看到他们在酒桌上那海喝的样子,又联想到西医界的医生自己长寿的得少,更增加了对中医的崇拜。

有一次在与玄老中医闲谈时,顺便提到了人手心发热的问题。玄老中医一副老顽童的模样,摇头晃脑地说道:“经上说‘阴虚者,常见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五心发热(双手、双足心和心口) 、双目干涩、耳鸣、肺热、咽燥、腰膝酸软、舌苔偏红,两颧潮红等症状。’可见此类症状是阴虚所至。何处阴虚?肾也。”

当时把我听了个稀里糊涂,什么阴啊阳的、虚啊实的,简直听天书一般。

后来了解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派叫阴阳家,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看成是由阴阳两个对立面所组成。中医采用了阴阳家的学说,把热的表征称为阳,把冷的表征称为阴,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平衡。肾阴虚就是肾主管冷的方面能力不够了,让热占了上风,身体偏热了。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不过它讲的是酸碱的平衡。用PH值7.4来表示最理想的身体平衡状态。PH值从1至7是酸性的范围,就酸度来说,1大于7,从1到7酸度是递减的。7为中性。7到14是碱性的范围,从7到14碱性是递增的。为什么7.4是身体最理想的平衡状态呢,因为要让它呈一点弱碱性,这样身体才健康,各个器官机能的发挥才正常。

在我看来,中医上的阴应该对应碱性,阳应该对应酸性,佛经上说的“中阴身”,其实就是弱碱性的身体。

我这样推论的依据是:发热,有时就是缺水的标志,水多了,热就降下来了。而水正是中和酸的最好溶剂,身体缺水,就会增加酸度,导致身段某些器官发炎生热。增加身体水分的含量,身体就会象弱碱性靠拢。而水同样是转阴的最原始材料。

由此联想到肝功的指标,阴代表正常,阳代表有情况。

巧的很,在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中,肾脏是属水的,这仅仅是巧合,还是古人具有我们无法理解的超常智慧?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答案也就出来了,补水、补肾,是消除手心发热的不二法门。

关于补水不多说了,只要喝普通的自来水就行了,应排除茶、咖啡、可乐等,因为它们具有排尿功能,排出来的可能比喝进去的要多,到时候不但起不到补水的效果,反而脱水更加严重了。

补肾就按涌泉、然谷、太溪、复溜。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根据“病在上,取之下”在原则,引邪下行,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济王之母自言足热心懑,大臣淳于意告诉她说这是热厥,刺其足心各三处,病立该就好了。

然谷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根据《难经·六十八难 》中 “荥主身热”,本穴偏于治疗(肾)阴虚火旺症。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所以该穴擅治肾的病症,凡属于肾阴虚、肾阳虚(双向调节)、心肾不交、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双向调节)等症,均可使用该穴。

复溜是足少阴肾经的经穴,本穴偏补肾阴。凡肾阴不足、虚火旺盛、以及心肾不交、肺肾阴虚、肝肾阴虚等症,皆可配取该穴。

如果你觉得这几个穴位难找,就干脆用刮沙板从涌泉开始沿着足少阴肾经刮沙就是了。我最近见到一种用稀有矿石做得刮沙板,刮沙时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而且刮起来很舒服,不过相当的昂贵,一个板子要七八百块钱的样子。

有人说手心发热是肺结核、慢性肾盂肾炎、肝病、病毒性肝炎 (乙肝等 )、肝硬化、慢性胆道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等的前兆或征兆,是啊,你身体中的酸碱也好、阴阳也好,如果你任由它们的不平衡状态继续维持下去的话,上述疾病迟早会找上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