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寓意:金庸先生用《天龙八部》来给书籍命名,也是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忠厚善良的虚竹、英俊多情的段誉、豪迈飒爽的乔峰等角色,人物性格特征,都是极其鲜明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故事背景设定在宋哲宗时期。金庸在《天龙八部》书前“释名”部分中说:“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前后。”书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杜撰和改造。
在创作《天龙八部》时,金庸对民族矛盾及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有了新的思想认识和新的处理方式。
即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而是升华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考虑,更多的倾向于和平主义和民族的和睦与团结,从而超越了狭隘的民族矛盾,对战争与和平有了崭新的思考。
“天龙八部”出于佛经,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其引申义有“世间众生”的意思。金庸以此命名此书,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
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通过乔峰、虚竹、段誉三人的不同经历铺展开一篇壮阔的江湖画卷,故事充满了跌宕剧情以及悲剧色彩。
书中所有人都没有得偿自己最初所愿。萧峰无力阻止辽宋之战,不得以胁迫辽君为代价才勉强让辽宋和平,但违背自己的忠义誓言,最后只能自裁。
虚竹原本一心只想做和尚,无奈命运来临,他抵挡不住世间之事,最后被迫还俗做了灵鹫宫宫主。
段誉,一心追求王语嫣,然而应王语嫣之请段誉寻找《不老长春功》秘籍,再见无量玉洞中之玉像,幡然醒悟,发现自己原来是把王语嫣当成了‘神仙姐姐’;终于释怀,以妹妹对待王语嫣,王语嫣亦离开了段誉回到了发疯的慕容复身旁。
其他人,阿紫一心爱他姐夫,而萧峰却一直视她为妹妹。游坦之在复仇与孽缘中挣扎,无法解脱。慕容复和他父亲一心光复燕国,然而最后一个疯了一个皈依佛门。萧远山一心报仇,在杀了很多人后被扫地僧点化皈依佛门。
众生皆是无奈,随世间无常之变化而领悟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