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口径有什么规定?

苏制130 152毫米. 美制105 155 203毫米.可不可以造160 170毫米?中国应该自己定一个标准.

说说个人的看法。
火炮的口径为了满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减少火炮种类从而降低后勤压力便于维护保养等原因,各国的火炮口径就固定分为几种口径。
比如苏/俄的122、130、152mm系列,欧美的105、155、203系列。在二战时期,日本、德国也有着自己特色的口径,如140、150mm。
炮弹这种东西生产出来都是成千上万的,一旦开战任何国家现造炮弹都来不及,都是靠平时进行生产储备,然后逐年报废陈旧的炮弹。比如一个国家有130mm加农炮,那么可能在全国数个工厂同时生产几百万发炮弹,而现代战争一次战斗就可能消耗数万发炮弹。同时生产炮弹的工厂使用同一种标准、同一种尺寸的生产线。即使炮弹的技术升级了,但是炮弹的口径如果不变,那只需要调整部分核心技术就可以了,不用再重新建立生产线,可以节省大量工业成本。
比如,过去工厂生产普通155mm榴弹炮炮弹,现在榴弹炮弹技术升级为可制导的炮弹,只需在炮弹上加装导引头设备就可以了,炮弹弹丸本身的改动不大,利用原有的设备进行局部更新就可以满足。如果炮弹的口径变化了,整个火炮的全部都需要重新设计,所有的生产线都需要全部更新或者大量更新,所花费的代价太大。
中国早期的火炮都是沿袭苏联的,所以我们的口径大部分和苏联一样。现在开始逐渐靠向西方的155mm。如果重新设计新的口径,也缺少真正的实际意义,提高口径不代表着提高杀伤力。火炮的杀伤力由射程、弹丸本身的杀伤力、精确度来决定,单一提高口径提高弹丸的杀伤力并不能提高整个火炮的杀伤力。国外对火炮的理论探索已经很先进,155mm火炮使用52倍口径身管能获得更好的射程,如果我们自行研究一种口径,像朝鲜一样搞了个170mm口径的,那需要多少倍口径的身管则需要再研究很多年,耗时耗钱,有点得不偿失,还不如直接使用外国研究的成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3
没有什么规定,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火炮口径大了,体积质量也上去,需要权衡,口径一旦确定,后勤就要统一,随便改口径对于后勤来说就是灾难。追问

你这种不知道的最好不要回答.不懂装懂害人一辈子,人格有问题.

第2个回答  2013-11-12
火炮径根据自身需要研制,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什么口径能生产什么口径不能生产。就像咱们95枪族一样,既没有跟随美制5.56mm,也没学苏式7.62mm,而是5.8mm。只是有时候要考虑跟国际上的潮流一致,这样对外军售方便一些。
第3个回答  2013-11-13
全世界的火炮包括枪械的口径绝大多数是按英寸来计算的,后来德国搞创新自己用公制单位毫米来规定,但现在主流还是英制单位
第4个回答  2013-11-12
中国压制火炮的口径:
105mm主要用于出口,122mm在我军属于轻型师属榴弹炮。
152mm是因为库存大,无法一次性全部实现换装155 (如PLZ05自行榴弹炮系统)。开发155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同时为了出口的,如PLZ-45自行榴弹炮系统

之所以发展105和155,主要是淘汰前苏联时期的就技术,西方国家的火炮技术明显的领先于俄国,另外我国以前留下了大量的库存不能够一次全部换掉,所以只有循序渐进的实现换装。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都是将加农炮和榴弹炮搭配起来使用。
例如,美国当时装备有M59式155毫米加农炮和M1 14式155毫米榴弹炮,苏联及东方国家主要装备M46型130毫米加农炮/47型152毫米加农炮和D1型152毫米榴弹炮。

60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研制新的加榴炮来替代加农炮和榴弹炮,这样做不但简化炮种,而且方便后勤。苏联则继续研制性能更加优秀的加农炮和榴弹炮。最初,苏联压制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占优势,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西方开始研制39倍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普通弹的射程达到22公里,发射火箭增程榴弹的射程更是达到30公里,而且其弹丸重比苏式152毫米炮的39.9公斤多了5公斤左右,对苏联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D20型152毫米加榴炮的搭配形成了性能优势。
待到苏联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第二代152毫米火炮——2A36型152毫米加农炮和2A65型152毫米榴炮的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开始研制性能更好的52/54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2-07/0746475377.html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