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梅雨季节是几月到几月?

如题所述

上海梅雨季节是六月中旬开始,到七月上旬结束。
梅雨季节是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上海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4
第2个回答  2019-03-07

从常年平均来看,上海的梅雨季节通常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间,此时为初夏时节,江南梅子成熟,所谓“梅子黄时雨”,故称为“梅雨”。

梅雨天气特点为多阴雨、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一般为连续降水,但也可伴有阵雨或雷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梅雨通常由长时间维持在江淮流域的梅雨锋造成,不是孤立出现和维持的,它是季风系统在东亚范围内南北进退、东西摆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或若干个降水时段。既需要考虑副热带高压和季风活动等的影响,也要考虑温、湿、风、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

入梅的标准比较复杂,但必须同时满足高温、高湿。

扩展资料

在梅雨季节,温度高,湿度高。梅雨季节,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由于气候因素导致消化功能在此季节比其他时令偏弱,一旦饮食不注意,吃了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就更容易引发消化不良。高温、高湿也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如果对食物保存不当,就容易滋生细菌。一旦进食了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就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等。

人体的心情也是和气象息息相关的。在阳光明媚、气温凉爽的日子里,人的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相反在梅雨季节那样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日子里,人的情绪低落,郁闷不畅或者焦躁不安。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本周仅周一周四没雨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雨水绵绵 胃肠道拉响警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上海的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

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长江中下游地区(例如上海,浙江等地),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日本本土大约在6月上旬入梅,7月中下旬出梅。

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

扩展资料

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并且由于长期下雨,导致衣物、食品等容易发霉,因此梅雨又有一个别名:“霉雨”。

不过,世界上其他与上述地区同纬度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华北地区虽同样位于梅雨锋面带,但梅雨季时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纵使该段期间,其所造成的影响亦同样明显。

重梅:

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倒黄梅”,是由于雨带重新南压所致。最多可长达10天左右。

台湾在2015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亦发生重梅现象,紧接着入秋第一道锋面报到。2016年更在秋台来临前发生史上最晚的九月重梅。

参考资料:梅雨–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在上海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为什么上海有梅雨季节?  因为上海处在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带。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