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将怎样面对金融危机

企业将怎样面对金融危机的论文

  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1、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2、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危机初始管理是指对第一个危机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损失这段时间采取措施以降低不利影响的活动;
  3、改进对危机冲击(危机冲击是指危机事件对周围环境及当事人造成的冲击或影响)的反应管理;
  4、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的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当代金融危机的巨大的负外部性使得各国政府无不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管理工作,危机管理工作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三个部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中,事前的工作包括组织专家学者研究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传染机制,制定危机处置预案,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事中包括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事后工作包括对危机的总结,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临时性措施以便使经济社会生活重新恢复正常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24
正确评估金融危机 对企业出口所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 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对美国金融危机可能会对中国出口产生的破坏力 和冲击力估计不足。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直到2007年下半年, 由于其影响尚未充分彰显, 不少人乐观地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不大。 受这种观点的影响,一些出口企业未能未雨绸缪, 及早采取措施应对。以至于在进入2008年以后, 面临日趋恶化的出口环境和不利的经济形势,束手无策,损失惨重; 有些出口企业就此破产倒闭,可谓教训深刻。 美国金融危机始发于金融领域, 不少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甚至有一部分倒闭,导致了金融机构的“ 惜贷”及信用危机,从而恶化了工商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造成消费者财富缩水,有效购买力下降, 双重影响使美国的实体经济下滑在所难免。 金融危机使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迅速萎缩, 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作为中国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 美国经济下滑和消费萎缩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 金融危机在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同时, 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 可能进一步减弱中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当前, 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 新兴经济体增速高位回落,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对我国出口造成更大的外压。 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企业的出口风险。 我国出口企业在与美国进口公司交易时,对方因资金周转困难, 延长付款时间的现象比较常见。更有甚者, 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进口方公司破产, 使国内出口企业货款无法收回,出口企业坏账数量急剧增加。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 在一些省份, 该公司收到来自企业出口美国的报损案件及报损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几倍。 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金融危机使美欧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 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 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 总之,我们的出口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 美国金融危机短期内难以见底,并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 世界经济减速不可避免。这决定了在短期内外需将会继续减弱, 我国企业出口的成本上涨,难度增加,风险提高,交易环境变差, 以往出口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未来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环境中,出口企业惟有面对现实,积极调整,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度过难关。 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 笔者认为,出口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 可考虑以下思路进行调整,以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 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 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 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 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 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 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产业升级,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 如果继续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 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出口企业, 将无法熬过这个全球经济下滑的冬季,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有能力的出口企业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 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如果能够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 变成“中国创造”, 那么我们的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次危机, 而且能够在世界经济复苏后脱胎换骨,更上层楼。 3.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 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 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 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 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 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 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 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 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 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国内已有成功的收购案例,值得出口企业借鉴。 4.做强品牌转内销 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企业正普遍面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 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困扰。 出口产品提价的力度赶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 出现了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的现象, 中国产品在国外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 在此情况下, 已经有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的策略, 一旦成功,企业将摆脱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 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 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就顺理成章。当然, 这种转型决非易事,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正确的策划、 较强的执行能力。同样,也意味着要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 但有所作为总胜过坐以待毙。 5.收缩战线,相机而动 由于我国出口企业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 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决心或能力选择前述策略。尽管如此, 还是应该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大损失。 比如说,将生产厂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比国内低的国家;压缩订单, 减小生产和出口规模,待形势好转再扩大;至于那些实力弱、 无法转移成本上涨压力、完全缺乏出口销售网络、 在国内没有市场的企业,应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关闭企业, 变现资产,另谋出路,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海通投资管理公司 钱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