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广西玉林市裤子吗

如题所述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是历史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福绵社会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服装业成为龙头企业,是广西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年产服装1.2亿件(套),产值13亿元,主要品种有休闲裤、牛仔裤、西裤、童装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港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福绵在玉林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在去年却上了法国的一家报纸:   

  [法国《解放报》12月14日文章]题:福绵——世界裤子之都(特派记者皮埃尔·阿斯基)  

  在中国的广西省有一个叫做福绵的小镇,这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每天,大量的搬运工都会搬着成捆成捆的裤子在灰尘飞舞的街道上穿梭,从一栋房子跑到另一栋房子。  

  福绵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镇,人口不过数万,但现在它却像整个中国那样投入了一种集约化的生产,其产品就是:裤子。在小镇的主要街道上,1/2的房子都是作坊,每个作坊里面都有十多个辛勤忙碌的工人,大量等待装卸的裤子就堆在破烂的人行道上。一辆辆的大卡车拉来了成包成包的原料,随后它们便被装卸工搬到了屋内。  

如果你离开大街到那些背街小巷去看一下,你就会明白,这里的生产并不仅-限于这条主要街道。小镇的每户人家里都有一架老式缝纫机。我们见到了一位老年妇女,她的职责就是缝制裤袋——这是镇里的一家大生产商分配给她的,她的儿子或邻居则负责卷边。就这样,整个小镇的居民都被整合到了一条巨大而非正规的生产线上,而他们每个月的薪水却只有几十元人民币。尽管少得可怜,但它毕竟是一种稳定的收入,可以让一个原始的农民家庭摆脱悲惨的命运。在这里没有什么劳动法规,有的只是长时间的工作和微薄的报酬……  

  小镇的背后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一名小私企老板解释说,他手中的定单和定制款式都来自广东(在福绵东面 500多公里)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拥有出口资质和自己的营销网络。企业把进货成本压得很低:一条后兜上绣有蝴蝶的牛仔裤在福绵的出厂价只有15元。这是别人无法竞争的价格!这个小私企老板从中只能赚到1元,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增加产量。工人(不管是作坊里的还是在家里劳作的)的工资要占去1元,剩下的都被原材料商和物流商瓜分……  

  这些质量一般的牛仔裤拥有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小店、东南亚、非洲、中东……这名小企业主的牛仔裤还出口到南非,他说:“我们不准备进攻欧洲和美国市场,现在看来,我们裤子的质量还达不到它们的要求。”  

  在福绵,全世界最便宜的裤子就从这个庞大而灵活的生产系统蜂拥而出:系统中既有农村的手工业者,又有小型的工业;既有残酷的资本家精神,又有挥洒血泪的劳工。所有的这一切都通过一个分支庞大的系统和国外市场相连。同样的“模式”已经遍布全中国,它正在让中国纺织工业成为让所有发展中国家胆寒的对手。  

〈本文转载自福绵吧〉 

2004年12月14日法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关于玉林福绵的消息,文中将福绵称作“世界裤子之都”,12月21日《参考消息》转载了这篇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远在欧洲的法国媒体关注中国西南边远地区的一个小镇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福绵。

寻根

福绵是玉林市新设的县级区,服装业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已有少量家庭专门从事服装生产。到了70年代,福绵真正进入成衣加工阶段。进入80年代,福绵的服装业开始有了长足进展。福绵、福东、福西三个村的村民开始专职办服装厂,尽管设备简陋,但数量和规模同70年代相比,已有成倍增长,一些大胆的厂商开始向广州、深圳寻找销售点。

到了90年代,福绵服装业已经崛起,先进设备、技术的大量引进,大大提高了服装质量,国内、国外各大品牌服装厂也经常来福绵下订单加工服装。那时的福绵,一天之内就有10辆大卡车进出,将布料运入镇内加工,再把加工好的服装运出销售。当时广州沙河服装市场有近2/3的摊位都是福绵老板租用的。

解惑

今日今时的福绵,已拥有大大小小服装厂690多家,一天能生产出50多万条裤子,裤子的款式就有200多款,西裤、牛仔裤、休闲裤三大系列服装在国内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产品销往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生产的100条裤子中,就有3条是福绵产的。在一个小城区里,由各个私营企业主和众多农民式的工人,每天生产50多万条裤子并成功外销,这不得不让老外记者“叹为观止”。

突破

尽管福绵裤子的生产量惊人,但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法国这家报纸的特派记者皮埃乐·阿斯基也提到,福绵生产的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裤子”,但“质量一般”。福绵的服装加工厂大部分是传统的家庭作坊,企业规模小,产品主要以中、低档裤子为主,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流行化、环保化及高档化,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为了能把福绵裤子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福绵从三个方面加大服装业的突破。

一是服装业主观念上的突破。2003年开始,政府多次组织个体老板到宁波、温州等大型服装集团参观,规模的差距使各位老板震惊不小,他们不再局限于“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纷纷开始着手兴建规模厂房。福绵永裕服装厂的老板庞春湖斥资20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22亩的规范化厂房,如今,宿舍楼、食堂、现代化厂房已初显规模,预计今年3月即可正式投产。

二是品牌的突破。1999年以前,福绵加工的裤子基本都是别人的牌子,平均一条裤子只能赚到0.5元到1元。2000年,区政府开始引导福绵的企业家创建自己的牌子。几年的宣传鼓励,福绵已拥有“帝皇”、“新勇”、“智利来”、“圣健华世家”等20多个服装品牌,大部分商标还同时在香港注册。福西村私营业主唐继忠投资兴建的富利服装有限公司,申报商标“圣健华世家”后,每年接受国外订单达60多万件(套),公司年产值1200多万元,创税40多万元。

三是发展平台的突破。福绵服装厂的分布很零散,没有一个吸引外资的集中平台。福绵区政府于2003年修建了一条福绵大道,作为服装工业基地,在大道两旁兴建厂房。预计大道两旁将有15家服装企业,主要由民营和外商企业投资,包括南海、汕头、顺德、佛山、温州的企业家都入股其中,总投资8500多万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6亿元,年创税近1000万元。

福绵同时大力发展上下游的产业链,涵盖服装制造、水洗、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从布料、拉链、纽扣、商标、成品包装袋等配套产品一应俱全,一条裤子的生产过程完全不用离开福绵。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了产值,派生出许多新企业。据悉,福绵现有服装水洗企业17家,电脑绣花厂35家,服装辅料厂9家,布匹批发、服装机械、辅料销售等经销商53家,物流企业3家。           

    福绵成功举办了“2005’福绵服装展销会”,来自区内外的近200家企业参展,签下1830万条裤子的订单,金额5.3亿元,现场成交额2100万元。一位从菲律宾专程赶来的客商当场签下1万条裤子的订单。福绵,这个西南边远地区的小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会成为享誉全国的“服装王国”,更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裤子之都”。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5
玉林市的福绵管理区据说是世界裤都
第2个回答  2010-06-05
你到底想说什么啊,玉林裤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