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手机交互的趋势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设备硬件性能的提升和移动系统的更新,交互设计也被逐渐重视,不再是简单的将内容从互联网平台照搬至移动平台,而是解决产品在界面、使用情景、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用户体验。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载体,从用户需求触发,在内容呈现、信息架构、交互操作等方面挖掘设计的可能性,是手机交互设计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设计趋势。一、手势

有一个词叫“指手划脚”,手势是人类沟通交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机器能不能用手势来沟通呢?现在有“智能手势识别”技术,开辟了我们与电脑、平板、手机间新的沟通方式。这主要是通过摄像头跟踪进行手势识别,从而控制设备的操作,是一种很智能的人机交互方式。市场研究机构ABIResearch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到2017年,具有视觉手势识别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6亿部。

隔空玩“切水果”已经可以应用。我们还可以将其应用在传送文件上,先在一台设备上选择想要传输的文件,抓上拖拽到另一台设备上,即可完成传输;或者是在餐馆点餐,食客隔空一点,就选中想要的菜;或者还可控制那些没有显示屏的设备,挥挥手,空调开了,电灯亮了。

二、语音

语音是现在应用比较多的交互方式。现在发短信、打电话、设闹钟、记笔记,很多人都开始“动口”来做。除了像苹果的Siri这种厂商自带的应用外,还有类似“灵犀”这样可以用在各种不同手机上的应用 ,而且十分智能。我们家的小朋友,曾经企图用“语音”来做作业,问出了“怎么组词”的问题,“灵犀”的回答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管怎么样,语音识别开启了人机交互新的方式。个人十分看好搜索领域用上语音交互技术。而因为要和远端服务器对话,通常这类应用对网络的依赖很强。

三、默读

出声操作手机不稀奇,将来不出声,终端都能知道你要干什么。这用的是“默读识别”。不需要发出声音,系统就可以将喉部声带动作发出的电信号转换成语音,从而破译人想说的话。工作原理是当一个人默念或者低语时,不论有没有实际的唇部和脸部动作,都会产生相应的生物学信号。只要在人体下巴和喉结两侧固定钮扣大小的特殊传感器,就可以捕获大脑向发声器官发出的指令,并将这些信号“阅读”出来。目前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正在开发,根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恰克•乔金森表示,几年之后,无声语音识别技术就能够进入商业应用。

可应用的场景包括杂闹环境,或是水下、太空等不方便说话的地方;还能帮助有语言障碍的人士同外界交流。将来也有可能尝试利用无声语音识别系统来控制各种外设终端(比如隔空取物?)。

四、眼动

已发布的三星GALAXY S4即以“眼球追踪”为卖点。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在三星自有浏览器上自动翻页。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使用摄像头连续地记录视线变化,追踪视觉注视频率以及注视持续时间长短,从而分析判断出用户的行为并反应。

这将会很受商家欢迎,因为能记录用户视线目光的转移,从而知道用户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这项技术也有助于行动不方便的人与世界沟通。或者将来用户将目光聚集在屏幕的特定区域,就能发送邮件,打出电话。当然还有可穿戴式设备,也可以借助眼动跟踪技术,更加方便地完成输入操作。

五、指纹

苹果在发布iPhone 5s的时候,除了64位的A7,更是把指纹识别当做5s空前、超前的卖点。除了类似解锁加密保护等信息安全的功用外,指纹识别更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比如支付领域,转账汇款、余额查询、付款交易,指纹一刷就成。鉴于我们有十个手指,或者我们可用一个手指指纹做登录密码,再找一个手指作为支付密码?如果将我们的十个手指头配备上不同的指令,与手机交互,操作就更为简便了:食指打电话,中指发短信,小指打开邮件界面,再来个手指开关数据网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