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不惑”,指男子多少岁?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不惑是指男子四十岁,古文中曾经不是有一篇课文吗?其中就有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三十岁的时候就能够自立,四十的时候就有所疑惑,五十的时候就知道了上天的命。 

这说明了人一到了四十岁,就能够明辨事理,并且还达到了一定状态的自我评价,不同的阶段所达到的生活状态也会有所不同。古人对年龄的称呼有的时候是不用数字来表示的,古人称三岁、四岁到八岁、九岁之间的儿童称他为垂髫,因为髫就是古代儿童头上垂下来的短发。 

人们把五岁的人称为束发,把二十岁的称之为弱冠,把三十岁的称之为而立,把五十岁的称之为知名也可以叫作百命,把六十岁的称之为花甲也就是耳顺,把七十岁的称之为古稀,而八十到九十之间则被称之为耄耋,百岁则为期颐。  

除了称呼以类之外,对于年龄的个东西还是有别的称呼,就比如:儿童九岁叫教数之年,外傅之年是指儿童十岁的时候,舞勺之年是指儿童十三岁的时候,瓜破之年是指十六岁的女子,五十岁的人被称为仗家之年,而仗乡之年则是六十岁的人,而那仗国之年是指那七十岁的人,最后杖朝之年则是八十岁的人,一百二十岁的人我们称他为花甲重开,一百四十岁的是古稀双庆。 

最后,古代对与成年礼特别的重视,在古代男子的成年礼叫作冠礼,代表着这个人已经长大,可以进行婚嫁等等,从而参加一些成年人可以参加的活动,不再是小孩子了;男子叫冠礼,女子叫笄礼,两种截然不同的叫法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其实不管是冠礼还是不惑,都是对年龄的一种表述,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3
应该是指40岁左右,这是一个通用的叫法,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面也有出现过。
第2个回答  2021-07-03
指的是40岁,男人一到这个年纪,身体上就会发生许多变化,但如果说心态非常好的话,是根本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第3个回答  2021-07-03
中国古代“不惑”,这个年龄段是指男子40岁左右。
第4个回答  2021-12-03
在我国古代男子40岁时被称为不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