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小学语文识读结合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阅读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二者的分离。识字与阅读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将二者进行分离。当然造成二者分离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有些小学片面追求单方面的发展,过分追求识字量,没有实现识读结合。出现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重视成绩高低,而没有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累积性和长期性,没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学生很难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现在有些小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的固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灌输给学生的都是如何记忆,而没有进一步挖掘背后的规律和内涵。这样的传统模式缺乏有效的情感链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同时,有些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使得语文学习变成简单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出现上述情况,都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亟待改革,应及时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阅读教学的内在关系
1.阅读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提升
首先,从阅读中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的双重角度强化理解和应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倾向于形象思维,从字形规律入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语文学习后续的复杂性,小学教师应用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来指导教学,这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字形与字义进行联系,最为典型的方法便是联想法。例如,教师在讲解《春雨的色彩》时,可以通过教师领读与学生跟读相配合的方式,经过多次反复,让学生对字形有一个笼统的记忆,继而进一步强化,提高识字效率。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要同时兼顾识字教学的内容,要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就应该将识字与阅读教学转化为语言训练。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时,课文中提到“难过”一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会应用,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模拟小壁虎失去尾巴时的复杂心情,然后再去造句,将字词上升到句子。当然,以这样的结合方式来实施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学生应该在积累一定的识字量之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同时,学生也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词,才能促进阅读的学习。
2.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首先,从识字中累积阅读素材,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字词,培养其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非常有效的学习元素,学生提高了对文字对语言的感知力,就能举一反三,将学习难度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3]。
其次,从识字中累积阅读素材,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感悟汉字的内涵,理解不同语境中汉字的独特魅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感知汉字的含义,提高对汉字的深层次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荷花》时,课文为学生展现了荷花盛开时清新美丽的自然风景,是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讲解,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所呈现出来的形神之美。这篇文章的重点字词包括莲蓬、饱胀、翩翩起舞、蜻蜓等,以“翩翩起舞”为例,学生从字面意思联想到这种灵动的状态需要借助过去对自然飞翔生物的体验。而由自然飞翔类生物联想到荷花的翩翩起舞,学生一时可能难以体会。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蝴蝶在风中飞舞的状态和美感,以此说明“我”变成“荷花”如何“翩翩起舞”的景象。
最后,从识字中累积阅读材料,还应该将字词与语言融合,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来了解字词的深层次含义。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强化学生识字和阅读,培养其较强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读和写,还包括听和说。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得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太多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最常见的模式便是死记硬背。虽然这样的模式确实能够稳固字词的记忆,但是相对于字词应用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教师应该从语境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