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发现,省吃俭用资助的农村父母兄弟姐妹的消费比自己还高,什么心情?

如题所述

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工作有了经济来源后,要负担起来自农村家庭的责任和重担,把收入的一部分用来资助自己尚未成年的兄弟姐妹,或者用来给父母养老,当然,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回到老家,如果看到父母兄弟姐妹消费水平比自己高,心里很有可能产生不平衡的感觉。

回老家发现,你多年省吃俭用资助的农村父母兄弟姐妹的消费水平比自己还高,心里一定会像打翻了调味罐五味杂陈,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有对兄弟姐妹消费水平比自己高的醋味——酸,有对父母比自己过的好的高兴——甜,为自己省吃俭用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苦,顿时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辣,还会猛然从眼眶里转出辛酸泪——咸,一定会被眼前的事实搅得百爪挠心,心情不宁,极不舒服,极不是滋味!

凭什么你就得苦了自己还为他们付出?

凭什么他们拿着你的资助却大手大脚?

凭什么他们消费水平比你高,却不知问一问你的艰辛,不知道体贴你,主动不要你的资助了?

但是,这个事情还是应该全面的去理解和思考,不要刻意片面的走入死胡同。 

首先需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处于什么出发点去资助父母活着兄弟姐妹,如果是赡养父母,每个月给予固定的生活费,回家后看到父母生活富足,经济状态良好,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觉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只要是花费合理,应该鼓励父母去度过一个舒服的晚年生活,因为农村父母习惯了节俭的生活,如果他们不去花你给的生活费,还是过着贫寒的生活,恐怕心里更不是滋味。如果是资助的兄弟姐妹,父母年迈,没有力量供养他们读书,你去资助,帮助父母缓解经济负担,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让他们产生习惯性依赖心理,而且根据题主提高的高消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过度高消费,就要去制止,劝阻无效,就可以停止经济资助。 

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可以打肿脸充胖子,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资助和赡养,不能自己已经吃不上饭了,还纵容着家中父母和兄弟姐妹,经济上依赖于自己的高消费,要做到理性尽孝。 

我记得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里我可以套用一下,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我认为你做得很对做得很好,你很伟大也很光荣!

我还喜欢那两首歌:《什么也不说》和《只要你过得比我好》面对家人、面对亲人,面对父母、面对弟妹,你还能说什么?知道他们过的比你好,你才能心安理得,你才能安心工作,你才能问心无愧!否则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你会开心?你会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7
是一种特别不平衡的心情,因为会觉得自己有一种失落的感觉,而且觉得高估了自己。
第2个回答  2020-11-07
会有很失望的心情。马上就会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值得,因为他们不放在心上。
第3个回答  2020-11-07
那心态当然是崩了啊,这种事放在谁身上都会生气因为感觉自己被骗了养了白眼狼的感觉,后悔自责甚至对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影响,心情差就要避免这个情况,早离开早安心。
第4个回答  2020-11-07
不知所措,也有可能是他们都看到你回来了,想把好的一面全部都彰显出来呢,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