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汽车厂商批发和零售销量的排名已确认,排序仍有较大差异

如题所述

2023年3月的汽车厂商销量排名目前已经有三个排名,分别是汽车厂商公布销量,协会统计的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

之前对自主品牌公布的乘用车型销量前五名进行了排序,顺序如下。

    比亚迪汽车,20.70万辆长安汽车,15.37万辆吉利汽车,11.03万辆奇瑞汽车,8.91万辆长城汽车,7.02万辆

下面是协会统计的批发销量排序,已经加上了合资车企,并且没有将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车进行分解。

    比亚迪汽车,20.6万辆一汽大众,16.5万辆长安汽车,15.4万辆奇瑞汽车,11.8万辆吉利汽车,11.0万辆特斯拉中国,8.9万辆上汽乘用车,8.1万辆广汽丰田,8.1万辆上汽大众,8.1万辆长城汽车,7.0万辆

比亚迪仍旧排名第一,只不过自主品牌的前五名里不再有长城汽车,其已经被上汽乘用车(荣威名爵)反超。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总和超过比亚迪,一汽丰田没有上榜,看来加在一起也不是比亚迪的对手了;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全数没有进榜,日产汽车也没有出现,美系汽车更是没有,所以合资汽车现在看来也只有德系还能与自主品牌抗衡。

以上是批发销量的排序,零售销量更有参考价值;因为批发销售是车企卖给经销商、也就是4S店和二级经销商的销量,经销商是可以库存一些车的;反之零售销量虽然也包括一些特殊渠道的销量,但更接近真实的销量,所以下面就来看零售销量的排序吧。

    比亚迪汽车,19.2万辆一汽大众,14.7万辆长安汽车,9.4万辆吉利汽车,9.0万辆上汽大众,8.4万辆特斯拉中国,7.7万辆上汽通用五菱,6.5万辆上汽通用(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6.5万辆一汽丰田,6.2万辆广汽丰田,6.1万辆

零售销量真正进入前十名的自主汽车厂商,只有比亚迪、长安和吉利汽车,所以这是当之无愧的自主三强。

上汽乘用车、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都没有进入前十名,所以这三家车企的乘用车销量最高也不会超过6.0万辆,因为第十名的零售销量是6.1万辆。

其中奇瑞汽车的零售量与批发量悬殊非常大,批发量11.8万辆、零售量最多6.0万辆,由此可见奇瑞汽车在本土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好;差了5.8万辆里有多少是出口,有多少是库存也无从得知,因为奇瑞没有公布第一季度的出口销量。

长城汽车的零售销量也是不理想,曾经一个哈弗品牌就能轻松达到这个标准,可是现在哈弗、欧拉魏牌坦克这四大品牌加在一起都难达到之前哈弗的高度,长城汽车确实该好好思考一下原因了。

零售销量排名的合资品牌里出现了美系合资车企,也就是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不高、批发量很低,这无非是说明之前的库存压力不小;上汽通用旗下的三个品牌加在一起也只有6.5万辆,堪堪与五菱一个品牌相当,美系汽车可能会是下一个韩系。

特斯拉汽车是独资企业,特殊一些,只不过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个品牌加在一起也不如特斯拉单一品牌高,这也说明了以燃油动力为主的传统合资汽车的下坡之路已经难止;特斯拉汽车的销量有了增长,看来降价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结:自主车企“三大两小”的局面已经成型,“三大品牌”是比亚迪、长安和吉利汽车,至于“两小”现在倒是无法准确下定论了,如果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在短期内无法扭转局面的话,被新势力品牌反超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不过理想和蔚来汽车是定位高端的自主品牌,和传统品牌不宜放在一起讨论,有望成为“新两小”的自主品牌有可能是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和合众(哪吒)汽车。

合资品牌只需要关注大众汽车的表现,宝马汽车和奔驰汽车已经不在前十里,“BBA”的下滑是客观事实;现在的合资汽车的基石就是德系大众汽车,上汽大众已经远不如一汽大众,所以一汽大众能否稳住合资汽车的占有率就是预测合资汽车未来的最重要的参考。

在零售销量前十名里的三个自主品牌所占份额是23.4%(比亚迪占11.9%/长安汽车占5.9%/吉利汽车占5.6%),德系大众汽车所占份额为14.3%,美系汽车(含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为12.9%,日系丰田汽车占7.7%。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