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字体都有什么?

如题所述

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隶书、楷书等。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

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3、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

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

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

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4、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5、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6、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

《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文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8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其字体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书法的字体有几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感。
首先,篆书是其中一种古老的字体,其特点是线条流畅、结构平衡,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篆书在古代主要用于碑刻、铭文等场合,如今则多用于书法艺术创作。
其次,隶书是另一种常见的书法字体,其特点是方正、稳重,给人以端庄、肃穆的感觉。隶书在古代主要用于公文、文书等场合,如今则多用于书法艺术创作和装饰。
此外,楷书也是书法的一种重要字体,其特点是笔画清晰、结构严谨,给人以整洁、清秀的感觉。楷书在古代主要用于书籍、字帖等场合,如今则多用于书法艺术创作和教学
行书和草书则是比较自由的书法字体,其特点是笔画流畅、结构随意,给人以灵动、活泼的感觉。行书和草书在古代主要用于诗词、信札等场合,如今则多用于书法艺术创作和练习
在学习书法字体的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关注。
首先,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先掌握一种基本的字体,再逐渐学习其他的字体。
其次,要注意字体的笔画和结构,力求做到准确、美观。
最后,要注重练习,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总的来说,书法的字体有几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结构,注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也要欣赏不同字体的美,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