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置六个原则

如题所述

突发事件处置六个原则:
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社会动员,协调联动。
4.属地先期处置。
5.依靠科学,专业处置。
6.鼓励创新,迅速高效。
突发/事/件/处理六原则
一、冷静面对不慌乱
  百密一疏,管理中难免出现突发事件。面对意想不到的突发危机,我们不能慌乱,要冷静思考,理智对待;实施有效控制,防止事态扩大。通过分析研判,认清危机性质和危害程度,掌握事件发展态势,以理性思维拿出解决之道,采取有效措施,恰当处理危机现场。记住“每遇大事必有静气”这句话,切忌在临大事时乱方寸。因为情急慌乱之下处理问题不仅容易误事,还可能造成更大伤害。例如,一位班主任在接到学生寝室钱款失窃报告后,全然没有考虑后果,头脑发热之下,采用全寝室搜查方式“抓小偷”,不仅未能解决问题,还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引起更大的混乱。
二、先人后物保安全
  突发事件往往导致学生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处理的原则是“救人第一,安全为先”。一旦发生伤人事件,第一时间救人救命。需要时迅即报警,然后上报学校领导和上级机关,及时果断制止混乱,平息事态,救治受伤害学生;切不可犹豫、迟缓。尽快疏散围观学生,隔离危机;同时安抚周围学生,化解恐慌情绪。对受伤害住院的学生,要安排专人陪护,垫付医疗费用,请最好的医生救治。
  成立专门组织,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加强保障,确保人财物能及时到位。如果控制不力,处理不当,会使事情越闹越大,造成财产损失,学校声誉受损;如果预案周全,决策科学,处置得当,危机事件可有效化解,学校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就能降到最低限度。
三、耐心处理有担当
  危机之后的处理往往更复杂、艰巨,常常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面对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不少人首先会选择推诿、逃避,结果导致事态扩大,危机蔓延。所以,不论危机问题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后续调查处理;要勇于担当,积极面对,不埋怨,不退缩。
  处理突发事件,单枪匹马、孤立无助,难以有效解决问题,必须依靠组织力量;集思广益,采用团队处理模式。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仅能高效处理问题,也能有效抵抗各方压力甚至无理要求。通过权威性的指挥,统一人员、资源、信息的控制和调配,形成相关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主动补台的应对关系。信息把握要全面、客观、真实,需要耐心调查取证,反复做思想工作――囿于恐惧和压力,学生大多不敢说真话,谎言较多,只有在言明厉害、真诚感召下才能逐步说出实情。
四、积极疏导化风波
  做好突发事件后的沟通、协调、疏导工作,争取新闻界的理解与合作,正确引导舆论,掌握事件报道的主动权。要遵循公开、坦诚、负责的原则,统一信息发布的口径,及时、透明地披露信息,诚恳表明学校当下和未来的应对措施,以低姿态、富有同情心和亲和力的态度来表达歉意、表明立场。统一口径尤为重要,不随意发表个人意见,绝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对于受伤学生,要给予抚慰,请心理医生或教师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走出阴霾,阳光面对生活。
五、换位思考多安抚
  对于个别重大事件,当事学生家长是必须亲自来校处理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家长往往情绪激动,常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表现得不友好;我们要换位思考,给予充分的理解,在合理的尺度内允许他们发泄不满,缓解痛楚。相关人员须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激化矛盾产生对立。待对方情绪稳定后,寻求科学方法进行耐心沟通,有效化解矛盾;必要时可采取换人、换地和转换话题等方式转移家长的视线,避免冲突升级。不管学校有没有管理责任,都应给予理解和安抚,有理有节,以期平息事态,尽快与家长达成共识。
六、协调各方求和谐
  无论事件双方是校方与家长、还是家长与家长,亦或家长与其他人,大家都不愿看到矛盾冲突或伤害事件。因此,协调好各方关系,让大家都能接受处理意见是一个重要原则。职校学生多为未成年人,犯错难免,处理应以批评教育为主;通过恰当的处理让他们认识错误,接受惩戒,勇于改正。对于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要以调解为主,能不诉诸法律的尽量不用,即使已经诉诸法律的也最好庭外调解。要尊重理解各方,细致沟通协调,让处理意见既能教育和保护孩子,又能让当事双方接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