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用“花孩子”来比喻什么

如题所述

比喻茁壮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

“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样上学读书的。”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扩展资料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诗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致力讴歌的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笔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描绘了孩子对自由的渴望,这是诗人对世界儿童文学的一大奉献!
“花”--可以延伸为花儿、花朵,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的纯洁,所以我们时常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初读《花的学校》,觉得里面呼喊的儿童有点朴朔迷离,与其说他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如说是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他们多么的渴望冲破那层束缚,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实施教育,自然是必然的,接受教育也是必然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深思,是教育来牵引孩子,还是应该让孩子牵引教育。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孩子适合怎样的教育呢?教育难道就局限在那时间,那地点,那本书么?

所以诗里的“雨”就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寄托,因为只有下雨了,他们就可以放假了,就可以在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飒飒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激烈,但是在孩子眼中就成了“互相碰触”、“飒飒地响”、“拍着大手”,没有任何的畏惧,更多表达出来的是喜爱。是啊,他们多么渴望这雨水,只有这雨水才能让他们破土、开花,“冲”出束缚,那么的迫不及待。
第2个回答  2018-09-13
运用了拟人手法,刻画了花孩子们天真烂漫,自由洒脱的性格特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可爱
的花
第4个回答  2018-12-26
来比作人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