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为什么是兵器?究竟是长什么样?

如题所述

我这个字,已经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汉字了,而这个字现如今最常用的意思,就是表示自己,我,我们,都是表自己活着与自己一方的人们,是一个很基础的汉字了。但是我们也知道,一个汉字在古代,最开始诞生的时候,它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一定还是一样的,很有可能就是天差地别,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一些意思,而我这个字也是如此。你能想到,我在古代的意思竟然是一种兵器吗?这个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而这个字为什么现在又和古代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了呢?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发展过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我是什么兵器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很大。

我,是指商朝至战国时的一种砍杀型冷兵器,于秦朝以后渐渐不再流行。我是一种一边有三排尖齿、顶部尖利的扁平状兵器,需要再加装长柄才可以使用。我从戈,是个会意字,有杀戮的意思。由于戈是古代一种常见兵器,我字逐渐引申出我方和第一人称自己的意思,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以及余、吾等等,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二字。那时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释诂》中解释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更是大众用词,《诗经·邶风》中就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专称。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词用,指的是我们。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原来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

2.我为什么会变成第一人称

看过历史书或者经常追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会发现,古人在说自己时常常用的是吾、余、在下、鄙人、孤、寡人、臣、小人等等,几乎没有我。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我字?我字的本意又是什么?

在汉字中有不少象形字是模拟人体的,比如人字,是个侧面的人形,大字是个正面的人形,这两个模拟人体的象形字看起来都是一目了然的。

但你仔细看我字时,会发现怎么看也和人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我字究竟是怎么来的?

清朝末年,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学者们终于找到了答案。甲骨文中的我字,其实是一个兵器的名称,我们现在所说的我,是甲骨文的象形,也就是兵器的象形。

商代金文中的戈,它非常忠实于原物,一看就知道戈长什么样子,拿甲骨文中的戈和甲骨文中的我做一个对比,会发现他们同样有一个兵器的象征,就是长柄的尖头的兵器。我字对比戈字多了一个锯齿形的多刺的尖头,所以我字也就确证是一件兵器。

学者们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它和我的前端非常相像,也许这就是失传已久的我。

在上古时候,我字只有读音没有字形,大家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形给它,突然发现兵器里面有这么一件叫做我的,所以就把它借用过来,给了这个字,所以两个字的意义并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同音假借的关系。在汉字的造字过程中,同音假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3.我是怎么从兵器变成自己的

上周时期,战乱频多,且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国家最重视的两件大事,除了祭祀就是战争。于是乎,为了表示自己很厉害,古代的王室贵族,都将自己的部落、宗族统称为手持战戈的人,即我方的战士。

就这样,但凡是自己的人,都称为我方战士,大家可以多默念几次,自己一方战士都是我方战士,自己一方战士都是我方战士……发现了吗?对了,我代表自己的意思就出现了。从此以后,我就可以用来代指自己了。

《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而这些词句中的我,就是指代自己。这就表明,至迟在春秋中期,我就可以表示自己的意思了。

最后,我为什么不作为兵器了?

一方面,日益完善的铠甲,能更方便保护士兵,我不再具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于冶炼兵器技术先进,尤其是弩、剑和戈、矛、铩、铍等锐利长兵器,让秦军在战斗中,极具优势,我于是逐渐淡出了战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