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蜀吴魏三国最后谁获胜了

如题所述

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出兵伐蜀,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最后于280年发起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扩展阅读: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一段三个国家并立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从建安元年起算。三国是指曹魏、蜀汉及孙吴。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使得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东汉末年,汉廷因黄巾之乱、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汉灵帝时期,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爆发黄巾之乱。为镇压黄巾,一方面放权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纵容地主组织私人武装,对抗黄巾。董卓乱政并与关东诸势力对抗后迁都长安,使得朝廷威信丧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据混战。其中曹操拥护逃回洛阳的汉献帝,迁都许。他击败多股势力,最后在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势力袁绍,大致掌控中国北方。曹操以优势兵力南征荆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也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积极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夷陵之战战败,孙权获得整个荆州南部。刘备病死后,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迟至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的被司马氏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出兵伐蜀,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最后于280年发起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陈寿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点书籍。而罗贯中结合历史、民间故事,撰写的《三国演义》章回小说,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丰富的内涵深入人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2
三国都没有胜利,最后被晋朝统一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第2个回答  2018-12-12

三个国家相争,最后是司马懿(或者司马昭、司马炎)建立的晋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

公元266年,晋朝建立,魏国灭亡。

公元280年,吴国被晋朝所灭。

至此,晋朝统一了中国。

晋武帝司马炎

第3个回答  2018-12-13
魏蜀吴都没有赢,谁也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统一三国的是司马氏为皇帝的西晋。

刘备的蜀汉在263年被魏国灭掉,魏国在265年被权臣司马炎篡位,国号大晋。公元280年吴主孙皓被司马炎的晋国灭掉,三分归一统。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 定都于洛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重新统一。
第4个回答  2018-12-11
谁都没获胜,三败俱伤。蜀国和魏国可谓是同病相怜,蜀国和魏国其实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蜀国被灭,魏国也难长存。吴国虽然偏安一隅,暂时躲开兵锋,但最终也难逃灭国厄运。其实可以这样看待,司马氏就像一位猎人,蜀国和吴国就像两只兔子,而魏国这个国家机器则像是猎人牵着的猎犬,先让猎犬咬死一只兔子,咬伤另一只兔子,然后把猎犬和第一只兔子先炖了吃了,然后再抓另一只半死不活的兔子,这真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形象比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