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防范工作

如题所述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作用越大越明显。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所具有的运营风险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会计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关键。本文就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这也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商业银行规模以及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加之在管理制度以及经验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加大。其中会计风险便是其中的重要存在。
一、商业银行中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 人工操作风险
  人工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会计、储蓄以及经办人员的粗心大意而引起的操作失误所带来的风险。这样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缺乏相关的法律常识而导致的。银行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票据的结算、开具凭证等内容,这些工作无疑都会和“钱”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一旦出现操作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时候,出现会计风险,也很可能是因为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及法律“漏洞”,为自身或“他人”谋取“利益”。
(二) 会计监督管理风险
  会计稽核制度在实际的执行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的起到多大的作用。稽核人员在稽查的过程中,常常敷衍了事,并没有有效地实现会计工作的稽查目的。如此一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成本,还是会计人员抱有“侥幸”心理,以至于出现会计风险的概率明显增加。
(三) 内部控制风险
  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层面的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并且,彼此之间的制约作用不明显,以至于很多“营私舞弊”问题屡见不鲜。
(四) 会计网络化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作模式,并且,对银行的会计业务进行有效地规范工作,但是,随着会计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化作案已经变得更为隐蔽,监管难度更大。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 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
  要降低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首先要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健全银行会计操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坚决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以建设法制型企业为目标。加强商业银行的制度改革,就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修订不同岗位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要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针对银行会计制度的薄弱环节,要及时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落实到相关的业务部门,让会计核算与新业务、新产品保持同步。
(二) 加强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
  银行会计内控制度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要建立一个内控制度评价体系,对各个岗位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内控评价部门最好能独立组织建设,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进行内部评价,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制定要严谨规范,同时也要注意综合风险防范方法的使用。具体操作办法有:银行可以通过授权控制法明确各级人员在其权限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采用岗位轮换法消除潜在的舞弊行为;将前台操作和后台管理进行分离,改进管理模式;加大监控和审查力度,完善内部稽审制度等。银行内部控制要合理科学,要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进行分析,采取适用的办法和制度,并认真执行,全体员工必须要维护内控制度的相关条款,任何人不得超越制度的约束。
(三) 建立适应经营要求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就必须改变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产生的弊端就是使企业的利益难以在业务开展、风险防范中得到落实。要提高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可以选择在国家控股的环境下,通过市场的竞争压力优化银行的内部结构。其次,改革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在统一会计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这一制度的优点在于:第一,在这种体制的管理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直接面向基层分行实施,大区核算中心负责指标计算和数据加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银行会计信息泄露或是被篡改,降低基层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四) 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
  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现代金融系统的运行同样离不开计算机,因此商业银行要注意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首先,在设计会计系统的过程中,要注重研发高质量、高性能的电算软件,尽量扩大计算机使用范围的同时,提高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在金融计算机系统中设立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作用;三是银行会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有效结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想办法及时给予解决;最后,要建立计算机密码管理制度,每个操作人员都进行个人密码的设置,并且定期更换,防止他人盗取信息。目前,建设银行业已实现由密码转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