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分解 是什么

大便分解 是什么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其中一部分水分和电解质等被大肠黏膜吸收,经过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即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粪便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黏膜碎片和大量细菌,还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黏液、胆色素、黏蛋白和消化液等。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类食物,粪便组成常一致,即水分65%,固体35%。固体部分细菌最多,可达总量的1/3-1/2,当排出粪便时,大部分细菌已死亡。另有2%-3%的含氮物质,10%-20%的无机盐,如钙、铁、镁盐。脂肪占10%-20%,一种是未被吸收的分解脂肪,另一种是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中性脂肪,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嘌呤基和维生素。正常排出粪便是圆柱形,长10-20cm,直径2-4cm,重量100-200g。正常粪便为碱性,其碱度高低与在结肠存留的时间长短有关,存留越长,碱度越高。相反稀粪便存留时间短,常呈酸性,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一般正常粪便呈棕色,这是由于粪内含有粪胆色素和尿胆素。因吃食物不同,粪便亦有改变,如吃含蛋白蛋丰富食物的粪便,有臭味、稍硬、成块,色稍淡呈棕黄或浅黄色,含细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多。吃碳水化合物丰富食物的粪便,呈棕绿色,恶臭味,软或半液体状,酸性,细菌以革兰阴性细菌居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9
水和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