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要杀李秀成?

如题所述

因为李秀成被捕之后写下了一本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太平军和清军交战的真实情况,这和曾国藩呈报给朝廷的奏折不相符,曾国藩担心君王知道自己谎报军情,因此将李秀成杀害。晚清时期由于朝廷昏庸无道,民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奉命出征镇压太平军,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曾国藩取得了胜利,抓住了当时太平军的首领李秀成,但曾国藩并没有按照规矩将他押解入京,反而就地正法。

李秀成是自洪秀全之后太平军的主要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太平军又负隅顽抗了好几年,最终弹尽粮绝,太平军的主力部队在几次战争中消耗殆尽,重要将领也纷纷被俘,李秀成也成为了俘虏被关到曾国藩的大营,按照规矩曾国藩对李秀成进行了例行问话,李秀成刚开始拒绝回答一切问题,一副誓死顽抗的态度。

但几天之后李秀成突然改了口风,他要求曾国藩为自己送来笔墨,自己可以将一切都记录下来,曾国藩欣然应允,但没想到的是,李秀成所写的并不是供词,反而是详细记录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史,记录中依然大肆歌颂太平军的丰功伟绩,除此之外,还对多场战事进行了详细描写。

这份记录被曾国藩看到后立刻吓的大惊失色,原来曾国藩和太平军对战多年,大大小小吃了数十场败仗,为了不被君王苛责,曾国藩在奏折中基本报喜不报忧,有时明明战败也写成了胜利,毕竟山高皇帝远,君王也不能事事知情,但现在李秀成却将这些都记录下来,此书可以销毁,但李秀成是一个大活人,如果将他带入京城,那事情必定会失去控制,因此曾国藩铤而走险将他杀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李秀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秀成当时已经命人写了一本叫太平天国历史的书籍来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这本书里面明确记载了太平天国打的诸多胜仗,但他书中所记载的那些胜仗,却被曾国藩谎报军情说成是自己的战绩汇报到大清皇帝了,如果李秀成被押到京城,曾国藩冒名顶替战功的事情就会露馅,自然会落得一个欺君的罪名。在当时的大清朝欺君可是要被杀头甚至株连九族的,所以李秀成不能送往京城。皇帝一旦与李秀成面对面对峙,曾国藩的欺君之罪就会直接落实,另外曾在攻打太平天国前期,经常被天军打得落荒而逃。而这时事情大清皇帝一无所知,还以为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呢,所以曾国藩先人一步的将李秀成就地解决了。

太平天国时期,湘军将领曾国藩率兵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像这样如此重要的朝廷重犯应该是要被押到京城,听从清朝皇帝的审判的,事实上当时清廷也已下旨命曾国藩将李秀成押送北京 ,可是曾国藩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将李秀成就地正法了。

当时大清皇帝听说李秀成自传了一本李秀成自白书,一直很好奇,早就让曾国藩寻找它的下落,曾国藩自知这本书籍记载的内容与他向大清皇帝供述的严重不符,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告知皇帝书籍的下落,曾国藩曾在皇帝面前上书说自己在与李秀成作战的过程中“屡败屡战”,其真实的情况却是“屡战屡败”,他很怕自己的谎言会败露,所以在湘军在攻打太平天国胜利之后,大肆烧杀抢掠,到处寻找李秀成自白书,找到之后立即销毁,并将李秀成就地解决,这样就死无对证了,自己也就逃脱奇骏的罪责了。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那本书其实一直藏在曾国藩的家里,他上交给朝廷的并不是原本,而是经过曾国藩删减之后的改本。

第2个回答  2013-11-30
李秀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被封“忠王”。天京城破之后,李秀成保着幼天王出逃,因幼主坐骑有疾,遂把自己的马匹让了出来。你想大将失去战马,如失双腿,在“敌众我寡”的重围中李秀成被捕也就不足为奇,但此人忠心可见。坊间有种说法:李秀成被俘后向曾国藩投降,曾杀之。对李秀成投降说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在天京被围之时,李秀成在比较敌我力量之后曾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洪大怒,叱责道:“要走你走!”李秀成最终没走,而是选择了与天京城共存亡。像这样的忠义之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即使被捕也不会可怜兮兮地跪地求饶。后来,李秀成被曾国藩凌迟处死,这又是为什么?我想忠王之死只能归咎于他的热心肠恰好贴到了文正公的冷屁股上。李秀成的热心肠是什么?就是反清大义。忠王出身贫寒,跟随太平军十四年,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是真正从士兵升上来的,对满清统治者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忠王被捕后,在和曾国藩的直接对话时,总要讲一些反清的大道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规劝曾国藩反戈一击,灭清称帝,即为曾设想,也为自己活命做最后的努力。而曾国藩的冷屁股又是什么?就是怕满清统治者对自己的不信任。这个不信任是由来已久的。曾在初克太平军,攻陷武昌后就已显露。当时咸丰帝在曾攻陷武昌后,短时间内曾先后下过两道谕旨:一是封曾为湖北巡抚,二是下令撤封。曾国藩屁股还没坐热就什么也不是了,对于此事曾是聪明人,他知道朝廷即在利用他,又在防范他。至于说曾想不想“黄袍加身”,那只能问曾本人了。但曾知道自己虽然拥兵自重,但一旦称帝,有多少胜算他还是没把握的,首先左宗棠就不会跟他走,还有胡林翼、彭玉麟等都不好说。曾国藩毕竟不是冒险的人。“匹夫一呼百应,非朝廷之福”,曾国藩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天京攻陷,自己被人告发侵吞太平天国财富的事情尚没有眉目,此时再传出自己要称帝的消息,岂不是百口难辩。尽管一世英名算不得什么,但身首异处的风险曾是不愿意承担的。于是。忠王李秀成苦口婆心的“为曾设想”无异于把曾往火坑里推。曾国藩不敢怠慢,更不敢把太平天国这样一位重要的领袖向皇帝献俘,以免节外生枝,被李秀成的反间计得逞。于是,在谈话后的翌日就急匆匆地把李剐了。忠王之死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除了当时社会大环境的使然,在细枝末节上怪只能怪忠王没有揣摩清曾国藩的心思,把自己的一副热心肠硬是往曾的冷屁股上贴,最终落得一个死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