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会颠覆银行吗

如题所述

  首先,要确定颠覆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会从内部倒逼商业银行改革。正如马云所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不仅在渠道上影响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变革着银行的融资渠道,给商业银行注入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影响有冲击的一面,也有促进的一面:
  一、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当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目前,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代购机票与火车票、信用卡还款、代缴燃气、水、电费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业务,并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进一步弱化。
  二、加速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由银行充当资金中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金融搜索平台,充当了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这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
  三、互补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基于对企业审核要求的限定和规避风险等原因,小微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互联网金融凭借数据信息的优势,可以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互联网金融把排除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客户串联了起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空白进行了覆盖,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
  四、促进商业银行的产业创新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带来了金融的民生化和个性化。商业银行更加致力于产业创新,以产品驱动的销售型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资产配置、风险收益配比的服务型转变,从传统的代销角色向资产管理的集成转变。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金融产品“关注用户体验”、“致力界面友好”等设计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商业银行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商业银行应对“余额宝”纷纷推出银行系宝宝类余额理财产品;应对“P2P网贷”,商业银行也低调试水网络信贷,“小企业E家”、“开鑫贷”、“小马bank”等应运而生;应对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更是推出银行系电商平台,依托自身强大的信用体系,融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形成从支付、托管、担保到融资的全链条服务。正是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搅局”,使得商业银行被迫“触网”,寻找自己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新的坐标,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传统金融高度整合的产物。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积极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促进了商业银行服务、产品、经营、创新的加速。通过互联网工具,使得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的特征。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创新,是一种金融业态,是未来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正在以新的基因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使其产生大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说,不是颠覆,也不是补充,而是最典型的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4
不会颠覆,是逐步融合的过程。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最大的也可能是最致命的冲击就是银行存款的减少。目前行内对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冲击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互联网金融会颠覆传统银行,并成长为一种互联网银行或者互联网金融主体;另一种态度是互联网金融只是一种过渡变革,不会颠覆银行,甚至不可能对银行有非常重大影响,因为银行也在不停的革新。
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得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几种模式分别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首先来看下“余额宝”模式,余额宝模式是互联网大佬切入互联网金融最便捷最简单的捷径,简单说就是把以前的网上卖基金包装成了理财产品,大不了再增加一个资金池可以让用户随时赎回,目前百度百发、网易理财等由较大互联网平台上线的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在卖基金.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对银行的影响大小取决于银行的态度,而不是余额宝等理财模式的功力,因为这种冲击可能会随着银行的“懒惰”而持续蔓延;也可能会随着银行在互联网方向的创新而弱化。余额宝模式的网络理财产品颠覆的是依赖高额存贷差获利的金融模式,而非整个银行业。由于城商行的创新变革能力较弱,所以最近几年崛起的城商行可能会是最悲惨的躺枪者。
P2P是一种创新的民间融资模式,虽然有很多网贷平台也对外声称自己是P2P平台,但是笔者观察了国内多家较大的网贷平台,不少平台存在借款金额和借款时间的错配现象,P2P平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A、借入者必须自行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并通过平台资料审核;B、借入者亲自发布或者亲自委托别人帮助发布借款需求;C、投资人出借成功以后,借入者才可以得款,不能错时匹配; D、借入者可以看到对应的平台借出者(姓名或者ID);不满足以上特征的网贷平台都不能称之为P2P平台。
P2P网贷模式的出现让陌生人之间发生了借贷关系,让很多信用较好,苦等银行下款无果的借款用户免遭高利贷的压榨。作为长期被浸泡在银行难借款的苦海中,且不愿跳入高利贷火坑的借款人来说,P2P平台作为民间资本的“佐罗”形象出现,P2P的出现挤压了民间高利贷市场,让资信稍好的用户有了一个正规的融资通道,这样可以使一直活跃在地下的民间借贷业务浮出水面,并以透明、正规、合理、合法的方式服务借款人,没有浮出水面的民间借贷或许会被高危客户拖累致死。P2P借贷改变更多的应该是民间借贷,让民间借款正规透明化、有序可控化、合规合法化是P2P肩负的使命。
如果说P2P更接地气,更民间化,那么P2C就略显“高端”了,因为参与者根本不是在完成一种借贷,而是在从事一种交易,一种债权买卖的交易。当然大部分P2C平台在促成双方达成债权交易的时候都把这种交易包装成借贷关系。与大多数的P2P平台不同,P2C的交易平台都会引进担保公司或者有担保能力的小贷公司参与,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的角色不单单是提供担保服务,还参与了债权转让。就笔者分析,P2C和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者小贷公司的合作只是短期的暧昧,当一方觉得可以花能承受的成本自建一个另一方角色的时候,合作也就算到头了。
金融互联网现在还处于观望、摸索和沉淀的阶段,其短期内还不能以一个稳定成熟的金融主体面向广泛的投资人,更不用谈其会对传统金融主体的颠覆。其实不管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还是对民间资本市场是否有颠覆作用,但是其正逐步改变着老百姓的理财观念、改变了过去闲置资金除了存银行别无他处可放的境况、也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疲于改革创新的现状。用一种新兴但不完美的力量去推动另一种陈旧的被诟病的力量发生改变,这或许也是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如此“宽宏大量”的原因之一。
第2个回答  2014-02-28
所谓的颠覆要看把它定义到什么程度,目前来看确实能够促进传统金融业的改革,由于银行自身实力雄厚,只要尽量跟上变化,采取措施应该没有什么危险,还有一部分就是政策原因,国家还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务,所以想通过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模式还是有风险和难度的。不过势必促进金融产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