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有病的人宁愿非常难受的挺着,也不去积极治疗?

如题所述

关于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平常看病的话,是去村里面的小诊所还是镇上或县里的定点医院,反正小帮手本人普通的小病(比如感冒、发烧)都是去村里的小诊所,打一针拿几包药就可以了,如果需要仪器检查的一些病,那就去县里面的新农合定点医院。

有人会问了,既然有了新农合,为什么不都去能报销的医院看病,而要去小诊所看病呢?相信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都有答案,小帮手就再给大家总结总结:

1、小诊所距离家近

这点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突然间肚子很疼,可能是吃坏东西引起的,这时疼痛难忍,如果再跑到镇上或者县城,那就不现实了,还是去村里面的诊所比较近,而且这种常见的病,在小诊所也能治疗,这是其一。

2、定点医院流程麻烦

假如是一个普通的小病,你也需要按流程走,比如登记新农合资料,排队,然后报销等流程,一般的小病,大家没有这个时间去等,所以去村里面的小诊所方便,也不用排队挂号什么的,到屋里直接说哪哪不舒服,抓药就可以了。

3、用新农合花费并不少

个人觉得这点才是最重要的吧(不知道大家是什么看法),还是以小病或者说不是特别大的病来说,虽然你去医院能报销,但是花费也随之增加了,有朋友说,除去报销过后的钱,其实花费并不少,有时甚至比不用新农合花费的还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部分人就选择去诊所而不去新农合定点医院。

但是,对于大病来说,是必须去大医院的,而且要选择能用新农合的医院,因为一场大病下来,报销的金额还是不少的,对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经济能力本来就不是太好,能报销那么多,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小帮手记得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住院,前后花了大概15万左右,报销下来,一共报了6万多吧(好像是这个数字),其实,这样来看,新农合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因为现在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看医生在中国既困难又昂贵,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此,政府被迫一再承诺解决这个问题。老百姓期待着看病不用排队等候,医疗条件可以越来越好。但这不是一次性可以解决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现代医学建立的医疗系统本质上是一个流水线布局,有许多专家,专家之间不能在不同的学科之间看到对方。这在中国、欧洲和美国都是一样的。为了将患者引向合适的专家,医疗系统还建立了分诊制度,这是中国的三级医院制度和欧美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制度,即全科技能相对较低的医生将患者引向最好、最专业的专家。

至于“昂贵的医疗费用”问题,不仅取决于个人费用,还取决于社会的整体医疗费用。众所周知,普通美国人想要购买高额医疗保险。同样,英国全面的免费医疗体系也是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就疾病成本而言,欧洲和美国高于中国,许多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和美国的个人自费支付的更少,而中国支付的更多,但事实上,欧洲和美国的国家或保险费用也是从他们的口袋里支付的。换句话说,买房的类比是中国一次性支付,而欧洲和美国每月支付,所以个人医疗费用一点也不小。

所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强。

第2个回答  2019-07-08
我们先来说一说很多人不愿意就医的社会因素。这方面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医疗体系价格比较高昂,这个高昂不是单纯的指看病贵,而是指医疗费用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过高,使低收入群体,不敢到医院就医。而医疗费用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并且社会资源高度富集。因为人口众多,导致每个人平均享有的医疗资源不多,市场供给小于实际需求,这在经济体系中必然会造成疾病治疗的费用上升。医疗资源高度富集是指大型的优质医院,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则医疗资源匮乏。这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落后地区的群众在发生重大疾病之后,只能选择到大城市就医,大量的病人涌入,又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凸显,是小地方的医院很难发展,而大地方的医院人满为患,这种分配的不均匀,又大大的提高了医疗成本。而小地方的医院因为整体收入较低,不能够引进更多先进的设备和培养优秀的医生,所以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这让很多群众对于这些医院信任度较低,反而愿意花更多的钱到更大的医院去医治。
第3个回答  2019-07-07
有病宁愿难受的忍者也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情况很普遍,最简单的列子就是癌症晚期。治疗癌症仿佛就是脱层皮一样难受,并且成功率还是非常低的。很多人治疗后身体非常虚弱,好些都不是癌症死的都是自己抑郁死的。因为治疗的过程比生病的过程更难受,更煎熬的。所以才存在这种情况的。
第4个回答  2019-07-08
大家平常看病的话,是去村里面的小诊所还是镇上或县里的定点医院,反正小帮手本人普通的小病(比如感冒、发烧)都是去村里的小诊所。

因为大医院离得远不说,看病还需要诸多的手续,这些小病,几十块钱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