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其实非常大度,为何要被罗贯中黑成了小肚鸡肠呢?

如题所述

提到周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他——“性度恢廓”。那么,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何会将他塑造成为一个小肚鸡肠之人?

一部《三国演义》,尽管无比的经典,成功入选了“四大名著”。但是,作为刘备和诸葛亮的超级铁粉,罗贯中在成功塑造刘备、诸葛亮等人光辉高大形象的同时,还不惜把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拿来做陪衬。比如,曹操、孙权、司马懿,鲁肃等人,都被罗贯中肆意抹黑。

甚至于,就连鲁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在对《三国演义》评价时,他谈到: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但是,以上这些人虽有冤情,但还不是被罗贯中黑得最惨的一个。因为,周瑜才是被罗贯中抹黑抹成黑人的那一位。

在罗贯中的笔下,周瑜这个江东的大都督,甚至在书中就连一个配角都算不上,最多也就是一个群演罢了。当然,这个群演的镜头和对白要比其他群演多一点儿,因为他还得负责背黑锅。

《三国演义》中,周瑜简直就是一个目光短浅和心胸狭隘的活典型。自视甚高的他,对于诸葛亮的通天彻地之能,由妒生恨。基本上,在周瑜为数不多的出场中,都伴随着他对诸葛亮的羡慕嫉妒恨。

先说赤壁之战,因为这场战役的影响太大,它直接终结了曹操统一全国的进程,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罗贯中当然要在《三国演义》中大书特书这一段故事,不过,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抬高刘备和诸葛亮。尤其是诸葛亮,在老罗的笔下,俨然成为赤壁取胜的首要功臣。

诸葛亮先是提出孙刘联盟,进而出访江东、舌战群儒。在先后摆平了孙权和江东群臣后,又搞定了周瑜,终于促成孙刘联盟的形成。


而到了开战前,诸葛亮又被周瑜多次的刁难。比如,弓箭不足,周瑜让阿亮想想办法,阿亮二话没说,带着几艘破草船就出发了,谈笑间十万支箭齐活。再比如,计划好了用火攻,可是没有东风,阿亮也没推辞,披上自己的风衣就登坛施法去了,轻松弄来东风。

一句话,罗贯中笔下的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才是取得赤壁之胜的关键人物。

可事实上!周瑜才是这场战争取胜的领导者,他才是真正的前敌总指挥。


赤壁大战时,周瑜在前线运筹帷幄,通过苦肉计、诈降书、离间计、连环计、火攻计等谋略,才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而当时,诸葛亮正躲在遥远的大后方零陵,负责进行粮草督运和农田建设的后勤工作。


赤壁之战后,为了讨要荆州的五郡,周瑜计划利用老板的妹妹孙尚香,以色引诱刘备并伺机扣押。结果,又是诸葛亮,他将计就计,帮助老刘迎娶了孙尚香这个白富美,害周瑜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污名。

最后,罗贯中索性发了一个大招,周瑜在他笔下竟然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死前,周瑜还曾大声嚷嚷道:“既生瑜,何生亮”!

老罗的故事编得很棒,文史不假个人也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和正史出入太大。尤其是,关于周瑜的环节,我们更应该好好给人家洗白一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他的家世甚高,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经位列三公,而其父周异担任过洛阳令。周家绝对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实非“诸葛村夫”所能比及。

出身好,外形也好!周瑜本人风姿绰约,英俊潇洒,除了熟读兵书外,还特别精通各种乐律。当时,江东的民间都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谚语。

最难能可贵的是,周瑜这个高富帅,丝毫没有娇纵过自己。他待人宽宏大量,不计个人恩怨,以江东大局为重,受到了孙策、孙权两代吴主的信赖。甚至于,满朝文武都对这个年轻有为的后生佩服之至,只有一个程普例外。

程普是江东元勋,威望高、脾气大,因而对周瑜倚老卖老。而周瑜却虚怀若谷,敞开胸怀向程普求教,终于上演了一把三国版的“将相和”。所以,周瑜绝非小气之辈,更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210年,江东认为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力最少,但收益最大,因而一再要求刘备做出让步。在被拒绝后,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远征益州的方案。

周瑜信心满满赶赴江陵前线,当行至巴丘时突犯心梗而过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当然,周瑜死前绝没有喊过“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话。如果,他知道自己被后世的罗贯中黑得不成了人样,一定会高喊“既生瑜,何生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周瑜其实非常大度,为何要被罗贯中黑成了小肚鸡肠呢?答案是:作者罗贯中,在书中出于以蜀为正统的描写主体,决定了他要突出诸葛亮的大度智慧形象,就故意是周瑜,树立又智能化又小心眼子的对比对象,只有周瑜莫属。实实地做了历史的冤大斗。
第2个回答  2020-10-15
因为在演义中蜀汉才是正义方,作为其对手的东吴当然是反方了,因此要黑他来抬高诸葛亮。
第3个回答  2020-10-16
可能是罗贯中不喜欢周瑜,但我觉得是因为他需要一个这样的形象来抬高诸葛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