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

如题所述

参加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及姻缘连带关系的葬礼,其孝布是不可以保留的,包括黑纱和白花等。一般对于这种情况,孝房家属都会单独准备,譬如在遗体告别之后,或是丧宴开席之前,都会有专门的人进行收管,然后集体焚化。


如遇孝房家属没有准备的,那么去参加丧宴的在散席之后,直接丢弃在丧宴门口处即可,切记不可带回家中,以免招惹白煞,冲撞霉运。如果不便在丧宴门口丢弃的,那么在走出丧宴后的第一个路口处,最好是十/丁字路口处丢弃即可。


与去世先人是舅甥关系的,孝布要保留到一百天之后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外孝的情况,不是同一姓氏的带孝情况。在百天祭日,直接将孝布与纸钱等共同焚化即可。不便参加百日祭的,于当晚在所在地十字路口,进行焚化祭祀即可。


与去世先人是叔侄关系的,孝布要保留到三周年之后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家孝的情况,同一姓氏带孝的情况。在三周年祭时,直接将孝布与纸钱等共同焚化即可。不便参加三周年祭的,于当晚在所在地十字路口,进行焚化祭祀即可。


与去世先人是父母关系的,孝布要一直保留,也就是说重孝的情况。在先人满三周年祭日之后,方可清洗孝布,然后用红布包裹,压在箱底保存起来即可。如果是老年人的喜丧,那么这种孝布也可以给小儿做成衣物,以示积福之意。


用父母重孝制作衣物的,必须要配以红布点缀方可,不能全部都是白色。最常见的就是祖爷爷、太爷爷、爷爷的孝布给玄孙、重孙、嫡孙做成夏天纳凉的小肚兜。一面全红色一面全白色,甚为殊胜如法。既有庇佑之意,又有传承之意。孝带,这是丧事上死者亲人的装束,就是在腰间系的几尺长的白布条。

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5

一般都是给主家放下,不带走,主家的现在都可以做被子什么的。有的也可以拿回家。

首先,晚辈为去世的长辈穿孝服主要是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哀悼和作为子孙儿女的孝意,其中,孝道孝布也很特殊,分为大孝和华孝。如果死者和妹妹的孩子想要“大孝”,则可以用大约2英尺的白布制成,死者的侄子和其他亲戚的后代是“小孝”,小孝相对矮小,大约六英尺。孝子和孝孙穿的孝服有白腰带和孝帽。

能穿孝服的人大多是近亲或侄子、女婿。在农村的葬礼上,通常要七天才能结束,而这些亲戚,基本上每次葬礼,都需要穿孝服。而孝子还要腰上缠系麻丝,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披麻戴孝"了,而且孝子的手中还要拿一根用白纸包裹的柳木棍子。孝布一般的习俗是带回家,但也有一些地方在离开前交给主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带回家的。

在死者的葬礼上,亲戚通常在晚餐后离开。在离开之前,他们必须脱下孝服。当然,一些亲戚也将被留下来参加老人的葬礼。将棺材埋葬并调整位置后,亲戚可以离开可用作拖把或被子。这并不意味着孝布,您可以随意丢弃它。

目前已出现了租借孝布的地方。葬礼结束后,人们需要把它交给主人。这也符合重用的概念,它节省了很多开支,更好地利用了资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4
我们那里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出门就撕了扔了,如果是家里亲属要放起来三年,直到满孝才能拿出来。包在头上的一般都是拿来能用就用,做农村的那种千层底鞋内衬,或者滚边儿。
第3个回答  2019-09-24
孝衣孝布都是直接带回家的,只不过带回家后,怎么处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了。
第4个回答  2019-09-23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在出殡结束时把这些抖搂抖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