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太闲是一种病态吗?这种状态应该怎么调整?

如题所述

我以前在外贸行业工作过,有一年外部经济形势不景气,订单量少,有的业务同事就非常空闲,整天在公司“游荡”,甚至悄悄做起许多私人事情。

对于这种情况,老板看在眼里,非常生气,就希望我们人力部门约谈一些员工,让他们好好努力。

后来,我们也确实约谈了一部分员工,发现结果却非常有趣。

有的人觉得这不是他们的问题,经济不景气,没有业务机会,他们也无法改变什么,除非公司给他们调整岗位做。

还有的人则自己也意识到状态不好,迫切希望改变这样的情况,反过来还寻求公司给予帮助。

对于这些不同心态的员工,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一、上班太闲,和公司的管理安排有关

假如一家公司的员工有许多人都处于闲赋的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家公司的管理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员工都没事干,怎么可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呢?更不用说要实现更好的发展。

当出现这样的情况,三种人需要对此负责。

第一是员工的直线经理,直线经理是能够在一线掌握员工实际工作状态的基层管理者,员工的工作量是否饱和,究竟是何种员工导致的,直线经理最清楚不过,如果他们不作为,没有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应该负有最直接的责任。

第二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因为HR的角色就是聚焦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当他们发现员工的工作状态很空闲的时候,就有必要和直线经理沟通,或者给上级领导汇报。

人力资源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比起直线经理,更容易看到全公司的普遍问题,而不局限于某一个团队。

第三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比如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对于企业高管来说,除了经营战略的考量,他们还应该注意组织的氛围,如果直线经理或者HR报告了某些员工工作空闲的问题,高管也不可以不重视。

二、上班太闲,有客观原因,但也可以寻求改变

以我当年经历的那家外贸企业而言,员工出现空闲的状况,固然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正如今年出现疫情后,也有很多企业的员工没有工作可干。

但是聪明的员工都会寻求现状的调整,比如干外贸的业务员,市场拓展这块自由度比较高。

举个例子来说,若今年欧美的客户因为疫情影响订单量很少,那么是否可以把开发客户的重心转到受疫情影响冲击较少的东亚或者东南亚客户国家去呢?

甚至国外的业务惨淡,也可以多做做内贸,和我们国内的潜在客户去打交道。

这些策略的调整,实际上员工也可以有些主导权。即便没有主导权,是否可以和上级领导沟通,寻求一些资源的帮助。

举这个例子来说,只是希望表达一个观点:人都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环境不利于开展工作,那就创造新的环境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

我还看到过有的员工没有太多工作干,自己就把时间都放在培训充电上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也可以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三、上班太闲,可以考虑开发自己的副业

在某些企业中,员工确实工作轻松,没有太大的压力,按部就班去做工作当然也不是问题。

但不想荒废时间的员工,也许会把注意力放到一份副业上去。

我有个老同学是国企工作的,她的工作是行政文秘,工作有忙也有闲,比如年底要给领导写总结报告的时候就特别忙,天天加班都干不过来;而平时的时候则基本工作不太饱和。

在这种情况下,老同学专门学习了自媒体的运营技巧,利用自身擅长文字的优势,去从事了自媒体写作这份副业。

从2018年以来,老同学在网络平台上干得有声有色,从一开始得菜鸟小白成长为了一个网络大V。

根据她透露的信息,如今一个月做副业的收入就可以超过了自己主业的收入,这才此前完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主业很空闲,但是拥有副业以后,自己的人生同样可以过得非常精彩。甚至某天把副业做好了,还可以转正为主业。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