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指什么? 不惑指什么? 知天命指什么?

如题所述

“而立“、”不惑“、”知天命“,都是古代年龄称谓。”古人30称而立,意指成家立业,40称不惑,就是没有什么事情会今自己感到困惑,50称知天命,意思到50一生命运如何就清楚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其意也就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8
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第2个回答  2018-06-28
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这个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简而易懂,现在而立这个词一般特指人的年龄是30岁,后同,因为古代人成家早,一般十四岁就会成家了,所以是多年打拼,三十岁已是立业之年,相当于我们现代人帮儿女操劳完婚事的时候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古人寿命比现在要短很多,所以现在一般人都是到40岁才能达到古代的而立标准,50岁才能达到古代不惑的标准,但是为了仿古,意义已然不适用了,现在大学毕业都已经23、4岁了,30而立有点难为人,而且现在又是一个要求各种证证证的年代,有的人三十岁(而立之年)了,还在读书呢,还要靠家里养活,四十岁了,还没结婚呢,哪来的不惑,应该还很迷惑呢,所以现在这个而立呀,不惑呀之类的词语一般都特指年龄,而其本意却已经被人忘却了。
第3个回答  2015-06-03
而立只成家立业,重点在有自己的事业。不惑指对世间大多数事情已经能看透本质,不再疑惑。知天命指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6-28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意思是说人到了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而不惑,人到了四十岁人生阅历足够了,没什么疑惑了,人生应该豁达。
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因为衰老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而耳顺(花甲),六十岁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脾气磨圆了,慈祥老人,听得进去任何的话。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这辈子基本不要留什么遗憾了,毕竟说不定一睡睡着了就醒不来了,所以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喜欢的单,但是不能逾越了规矩,不要做违背人伦道德法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