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的感人事迹中等长

要中等长,可以当作文资料小学用。

 4月14日,正在广东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州与医务工作者座谈,深入了解广东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况。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是党中央对广东医务工作者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中的表现给予的充分肯定。
  医务工作者表心声:总书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胡锦涛总书记与广州医务工作者座谈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广州各家医院,引起极大反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叶广春当天下午就向全院医务人员传达了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他说,总书记一席话,温暖了我们的心,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抗击非典型肺炎,是历史赋予当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广州的医务工作者一定不负众望。
  广州市胸科医院的党委书记晋国华在向全院同事传达总书记的讲话时,屡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4月15日一大早,她穿上防护服,特地来到隔离病区,把总书记的慰问带给在这里住院的医务人员,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她激动地说,总书记对医务人员的关心让我们感到沉甸甸的责任。现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全院职工都表示,在巩固抗击非典型肺炎取得成果的同时,一定尽全力做好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的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邓峰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疾控中心,对全省乃至全国疾控系统的工作人员是莫大的鼓舞。我们将进一步加紧研究,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希望尽快寻找到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同时,开展深入的教育培训,使监测与预防等措施能够在各地贯彻落实,防止疫病的蔓延。
  回顾4个月来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日日夜夜,医护人员深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广州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勇敢地与病魔、死神抗争,谱写了一曲与木棉花争艳的生命赞歌。
  除夕夜紧急行动,勇敢应对挑战
  马年除夕之夜,正当万家团聚,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时,一份来自广州市卫生局指定非典型肺炎病人收治医院的紧急通知,打破了许多医护人员的合家欢乐。
  紧急通知下达后不到1个小时,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叶广春,副院长赖永洪、黎毅敏就火速赶回了医院。紧接着,从其他医院转来了4位非典型肺炎病人。医院领导连夜部署,很快设立了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隔离病区;腾出了用于抢救危重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单间病房;药品供应部紧急增加了200万抗病毒和抢救药品库存;设备科在全院调配19台呼吸机和抢救设备;总务科加急采购12层口罩、草留香、环氧乙酸等消毒物品;护理部、医院感染组加强消毒和隔离管理,在专用病区建立出入缓冲带;后勤服务中心启动消防应急排烟系统,加强通风换气,配置营养餐,送至专用病区。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使广州市各家医院面对的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考验,更是一次医德素质的全面检查。几乎所有的危重非典型肺炎病人都合并有细菌感染,多数还出现多器官衰竭。据文献报告,只要人体有四五个以上的器官衰竭,死亡率就在90%以上。但医护人员抱定一个信念: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向极限挑战。不少医院向市卫生局要求:“请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这里送!”广东省中医院更是明确宣布:“无论病人是谁,无论是否有钱,都要给予最好的、最及时的治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从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开始,就一直顽强地工作在最前线,曾经连续72小时没有合过眼。在全体参战医务工作者的齐心协力下,很快找到了突破口,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两位双肺渗出病灶弥漫、生命垂危的患者,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第五天成功地脱离了呼吸机。病人经后期进一步对症治疗,肺部拍片非常清晰,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被挽救回生命,并且治愈康复时间越来越短。
  踩着秒针上班,爱心比非典更有感染力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最多的一家医院。感染一科病区危重病人最多的一天达19人,11台呼吸机连轴转。一个危重病人一天的病例资料,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病区一天的总和。在发病高峰期的10多天里,医生护土全部都是“踩着秒针上班”,每天上午8点上班干到深夜1点。护士胡嘉茜、郑淑芳,护士长农菲,医师沈海英由于疲劳过度,先后晕倒在病房,醒过来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最忙碌的一天,发出抗病毒口服液15250盒,板蓝根冲剂19400包,相当于近3个月的用量。中药房在完成日常配剂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配制了“抗病毒”方22000剂,光这个药的剂量就相当于平常工作量的十几倍。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ICU主任黎毅敏,被同事称为“飞人”,一天三四个地方穿梭,任何时间,只要一接到电话,背起行囊拿上一块面包就匆匆上路。有一天,他接了120多个电话,手机都坏了,嗓子也嘶哑了。
  从2月1日到2月13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没有休息一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到各个病区为病人体检,参与重病人的急救,插管吸痰样样干。他平常倒下就睡,那段时间却经常失眠。由于劳累过度,他也感染了非典型肺炎。2月13日,蔡卫平开始发烧,但他仍然不停止工作。2月19日病情加重,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岗位。
  倒下一个上来一批,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苦点累点对医护人员来说算不了什么,最大的威胁是他们容易被传染上非典型肺炎。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的ICU病房,每一个病人都可能是传染源。初始阶段,每为一个危重病人上呼吸插管,随后都有2—3个医务人员倒下。2月份,仅广东省中医院就有20多名医务人员被传染后相继病倒。但他们毫无怨言,病倒了的人对同事们歉意地说:“真对不起,让你们的工作量加大了,责任更重了。”其他人却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个人请假离开。一个人病倒了,另一个人立即顶上去。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当形势日益严峻,医务人员不断病倒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及省委、卫生厅有关领导给医院送来亲切的慰问,鼓舞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士气。
  广医附一院年轻的ICU医生徐远达,连续3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为抢救病人曾48小时没合过眼。3个月中,他只匆匆请过2个小时假,为的是安排心脏病突发的父亲住院手术。后来,他自己也不幸感染,住进了ICU。2月8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为了扩大收容再增开一个新病区,需要20多名医务人员。消息传出,报名者竟超过了50人。
  2月1日上午,一名重症患者被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当时,病人咳嗽频繁剧烈,肺部X光片显示炎症阴影已占据大部分肺叶,随时都可能死亡。给这样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很容易被感染。然而,传染病科副教授邓子德和周围医务人员没有一个退缩,直到病人情况稳定后,他们才脱掉被严重污染的衣帽。零距离接触病原体,邓子德也不幸得了重型肺炎。在病床上,他写下自勉的诗句:“救死扶危闯险关,艰辛历尽意未残;矢志从医言不悔,一朝为病更知难;何日还我强健体,再度悬壶百姓间。”其实,这不仅仅是邓子德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也是广东许许多多医务工作者在对抗非典型肺炎中的共同心愿。
  控制疫情、查找病原,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要控制疫情,就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首先要采集到合格的检测样本,包括病人咽拭子、痰液、血清、尸体肺组织等,采集的时间包括病人的急性期、恢复期或死亡病例,而这些阶段都具有传染性,采样者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所的同志们没有退缩,只要接到报告,就及时赶去调查处理、采样检测。马年除夕夜,参与研究的梁文佳、柯昌文接到去太平间对病人尸体采样的通知。他们马上启程。李灵辉刚结束在湛江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放下行李又出发。7个有疫情的城市,他来回奔波了5个。中心主任邓峰,副主任林锦炎、何剑峰以身作则,人手不够时就亲自参加采样……通过对现场病例的调查和处理,对检测标本的统计分析,使非典型肺炎流行的概貌、特征及影响因素等逐渐凸现。负责调查的专家组及时起草了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有关文件,其中包括《广东省不明肺炎病例报告和调查方案》、《广东省不明肺炎预防措施指引》等。这些文件作为广东省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技术指引及时下发,为控制非典型肺炎的蔓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被中国卫生部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所采用。
  与此同时,该中心微生物检测所的41名专业人员,在黄吉诚、万卓越、江立敏等专家的带领下,从各个方面入手,开展细菌培养、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通过系统科学的实验检测,很快排除了肺鼠疫、肺炭疽、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禽流感、军团热等几种令人恐慌的传染病。近日,他们的研究又获突破,从患者的咽漱液中用基因扩增的办法发现了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断。
  到记者发稿时,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医护人员与病魔的战斗仍在进行。广州市胸科医院ICU室主任陈洪光说,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这是广东医务工作者的决心,也是广东医务工作者的信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9
李晓红是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97级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由于晓红已有一段时间身体不适,医院批准她从3月24日开始休假,可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让晓红毅然放弃休假。那时的她清醒地意识到,白衣战士将要在一个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了。3月25日,晓红所在医院内二科收治了一名发烧病人,虽然她不是主管医生,但病人的症状如一片阴云掠过她的心头:非典?!在26日的会诊中,晓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原来搜集整理的非典资料成了她诊断和治疗的有力依据。27日中午,这名患者被确诊患有非典。晓红的未雨绸缪,为医院尽快确诊非典病例、尽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积传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可能措手不及的战斗,由此便有了科学防范。

2、叶欣是一个敬业爱岗的人。自1976年她从卫训队毕业后,就一直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从护士、主管护士到护士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当了急诊科的护士长以后,工作更加繁忙,经常没日没夜地加班,很少有正常的节假日。每年的新春佳节,她总是主动顶班,让别的护士回家团聚,成家22年了,只有结婚那年的春节是在家里度过的,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丈夫见她如此劳累,1986年便自作主张帮她联系了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单位,对方也非常欢迎她去,但是她断然拒绝了,她说她出生于医生世家,从小就喜欢医护工作,愿意当一辈子护士。正因为她热爱这个职业,因此,她总是爱院如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更是全身心的投入。自从急诊科接受非典患者以来,她所处的科室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大,身为护士长的她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进行周密筹划,冷静部署,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忙的时候,她甚至连家人打来的电话都不接听,请护士转告她的家人不要为她担心。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她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整天超负荷地工作,渐渐地,她感到体力明显不行了,而且颈椎、腰椎和膝关节等旧病不时向她袭来,使她在一次次对患者的抢救中都要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仍然咬紧牙关,从不言退。

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小汤山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组建时间最短、参与建制单位最多、收治病人数量最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医院。在两个月里,我们发扬“英勇无畏、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救死扶伤”的小汤山精神,收治的680名非典病人中,有672名治愈出院,治愈率达到98.8%,1383名工作人员无一感染。中央军委江主席签署通令,对我院全体官兵给予嘉奖。世界卫生组织来医院考察后评价说:小汤山医院很了不起,是一个奇迹!如今,小汤山医院收治任务已经胜利完成,所有医务人员也都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1
非典中的感人故事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 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 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李晓红曾说过的话: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
梁世奎:用生命铭刻的丰碑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与那些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样,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了他一生挚爱的手术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后抢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复,即将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学习的决定。一个抗击“非典”、实践“三个代表”、学习时代勇士的热潮,在三晋大地开展起来。
梁世奎曾说过的话:我是党培养的,关键时候我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
刘永和:用生命谱写忠诚
在举国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击非典时,山东省胶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刘永和却离开了他曾经奋斗过的战线。
5月8日下午4时,本来是刘永和与同事们交班的时间。虽然已经紧张工作了近10个小时,多病的身体早已发出抗议,但是看着较往日增多的待检车辆和人员,刘永和实在放心不下。为了加快检疫速度,防止车辆阻塞,他毅然决定放弃按时换班,继续奋战在检疫点上。
正当刘永和站在路边对箱式货车进行例常登记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让年仅3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陨落。
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牺牲在抗非一线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刘永和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刘永和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责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线去。
额尔敦陶格陶: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额尔敦陶格陶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旗牧区防控非典工作组组长。自今年4月22日内蒙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来,他就开始夜以继日实施布控方案,带领卫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单位的领导,深入牧区,将1.2万份蒙文宣传资料发放到牧户,部署春季生产及“围封转移”工作。终因过度劳累,脑溢血突发,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线。
年仅51岁的额尔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位副处级党政干部。
额尔敦陶格陶曾说过的话:人这一辈子光阴不多。要抓紧每一天、办好每件事。
第3个回答  2010-05-09
非典中护士医生救助病人的感人事迹
叶欣抗非典,护士长叶欣的事迹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6263559.html

第4个回答  2010-05-1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抗击“非典”,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

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说:“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这位6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在“非典”一线连续72小时不眠,率领专家组会诊、治疗,穿梭于最初出现疫情的广东省。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负责“非典”病人的接诊工作,她把病人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包揽起来,甚至有时把别的同事关在门外。她感染“非典”牺牲后,她的丈夫知道她深深热爱自己的职业,惟一要求就是让叶欣最后穿上一套护士服,让她生时为一名护士,死的时候也是一名护士。

这是一名54岁的老护士“态度强硬”的请战书。“我是沐浴着新中国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同龄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尚年幼,1998年特大洪水我没有机会,这次在与21世纪首场全球性传染病——SARS的战斗中,我请求组织上批准我作为第一批‘战士’到抗击‘非典’的前线去…… ”

这位名叫郑祥瑞的老护士所在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只有职工1994人,却有2371人报名参加抗击“非典”工作——在医院进修的外地医生、实习学生、临时工、招聘人员,纷纷踊跃报名,许多已经离退休的老专家再三要求去打这个硬仗。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论是滔滔无边的洪水,还是无形的病毒,在坚韧不拔的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却步。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临一线,向全国发出动员令。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

科技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

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非典”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

危难时刻,亿万人民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筑起了一座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