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种群从易危降为近危,这是怎么做到的?

如题所述

人类对于黑颈鹤的保护措施有建立保护区,改善环境,严禁人为捕杀等,便就是基于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黑颈鹤才得以从易危动物降级为近危动物。首先就黑颈鹤这种动物的外形来说,它们的头颈部位大体呈现黑色,故而得名“黑颈鹤”。黑颈鹤的头部呈裸露状,为红色。这一部位的红色一直延续至它们的眼睛部位,而它们眼睛的下方以及眼后则另为白色。其实黑颈鹤的外形与丹顶鹤非常接近,二者的直观区别在于丹顶鹤的头后部位为白色,而黑颈鹤则为黑色。

黑颈鹤这种生物大都生活在高海拔处的高原、沼泽或者草甸环境之中。这种动物在非繁殖期期间主要以群体活动为主,而在进入繁殖期后它们会变更为单独、成对抑或是家族性群体为单位进行活动。而就黑颈鹤的繁殖习性来说,它们在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会飞行抵达繁殖地。在经历择偶之后,黑颈鹤会在临水地点进行筑巢。不同于其余鹤类动物,黑颈鹤进行筑巢的时间往往发生在产卵之后。

黑颈鹤的繁殖时间大约集中在每年的五至七月,每次繁殖通常可产两枚卵,有时也会只有一枚。孵卵工作由雌鸟与雄鸟共同承担,不过主要以雌鸟为主。黑颈鹤雏鸟大约需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孵化才能破壳,破壳当天便能行走。有关黑颈鹤雏鸟,这一阶段的黑颈鹤虽刚破壳,但是却十分好斗。这一特性也致使黑颈鹤雏鸟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存活率为60%左右。

黑颈鹤属于迁徙性鸟类,它们会在每年春季迁徙飞往繁殖地,然后又会在九月启程飞往越冬地。迁徙时,黑颈鹤会组成一支十几至几十数量不等的群体进行集体迁徙。飞行期间会时常变更队伍的排列方式,或是一字,或是人字,有时也会是V字。而待抵达繁殖地或者越冬地后,黑颈鹤便会分散开来各自活动。黑颈鹤平时既会以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同时也会以昆虫、鱼蛙等动物为食,属于杂食性动物

不久之前,原为易危动物的黑颈鹤被降级为近危动物。黑颈鹤早前之所以会成为易危动物,原因包括环境破坏,人为捕杀这两方面因素。为了改善这一动物的生存状态,中国与其余一些国家近些年也是一直致力于“对症下药”地对黑颈鹤进行保护。就中国来说,中国这些年在黑颈鹤的繁殖地与越冬地分别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改善环境以为黑颈鹤提供更多的栖息地。此外,中国还加强对人类猎杀行为的管控。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之下,黑颈鹤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它的保护级别也因此出现调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9
黑颈鹤种群成为我国9种鹤类中唯一增长种群,濒危等级从“易危”降为“近危”。这得益于我们国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各种努力。建立自然保护区,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建设等措施,提升了湿地生态品质,扩大了黑颈鹤的生存空间,为大山包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2个回答  2021-10-19
我国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强的, 给黑颈鹤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很多干净的水源,所以才会把这个种群保护下来。
第3个回答  2021-10-19
这离不开国家濒危动物保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社会上对于黑颈鹤的自发公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