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花木兰真正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以死拒之。

据碑文、《归德府志》和唐朝以来的有关文献分析,花木兰不姓花,而是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

北周时可汉募兵,本是木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的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人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扩展资料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木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感谢邀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相信这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忍不住跟着读一遍,它出自我们的中学课本,是必学篇目《木兰辞》中的第一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老人家都喜欢讲给孩子听。然而这位巾帼英雄花木兰最后结局究竟怎样呢?

木兰这个形象,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次。从南北朝开始,"木兰"这个名字就曾经出现在许多部中国的古籍之中。

而在《新、旧唐书》里,也都可能找到一些关于女中豪杰领兵作战,并立下卓越战功的类似记载。在唐朝时,诗人韦元甫所写的《木兰歌》也被收录在了《全唐诗》里,在其中木兰故事的大致轮廓,比如替父从军,男扮女装,战友十年不知女儿身等要素都已经具备了。

不过民间对于花木兰的结局有着非常大的争议,在明代徐渭的《四声猿》中记载了她确实是叫“花木兰”,但在河南《商丘县志》中却写的是她本叫做魏木兰,因是花宋村人才得此名。

在最多人接受的结局里,花木兰回乡嫁了户好人家并与父母颐养天年。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花木兰被北魏皇帝看中了,直接成为了一名妃子。

但其实,花木兰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并非是真实存在的。可能她有着一位原型,但是“花木兰”的名号确实在任何史书中都没有记载。而她的故事,全是由这南北朝民歌描绘而来。《河南通志》中记载的“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这一说法,也被视为如今最真实的结局了。

无论如何,花木兰都是我们历史上十分杰出的一名巾帼英雄。在她的身上完美体现了一个女子对忠与孝的诠释,并且她在战场上的英姿也说明了女子的力量所在。自古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2个回答  2017-02-01
关于木兰的结局,有这么几种:

徐渭所作《雌木兰代父从军》中,说木兰同村有一个青年叫王朗(不是司徒大人),是木兰的仰慕者,木兰代父从军后,他非常佩服,木兰回家后他就娶了木兰。

同是明代朱国祯所作《木兰将军》中,说木兰打仗归来,皇帝知道了她是女子,要纳她为妃,木兰不从最后自尽而亡,皇帝很懊悔,就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这也是元代《孝烈将军记》中的结局)

清代《闺孝烈传》中,说木兰打仗被俘,敌人中有女子叫卢玩花爱慕木兰,就强行和木兰成亲,木兰告诉了她真相,卢玩花非常佩服,就和木兰结拜了姐妹。后来木兰的未婚夫王青云率大军进攻,取得胜利,救出木兰和卢玩花,后来两人都嫁给了王青云。

褚人获《隋唐演义》中所突厥可汗进犯中原,征发士卒,木兰代父从军,结果被俘。战争结束后,木兰回到家乡,发现父亲已死,母亲带着弟妹改嫁。木兰的事迹流传开后,可汗要娶木兰为妻,木兰不从,自尽而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6
花木兰征战沙场之后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之后又换成了女人的装扮,之后被当时的朝廷知道了,皇帝想要让花木兰作他的妃子,但是花木兰生性刚烈,宁死不从。
第4个回答  2020-12-16
花木兰后来被皇帝看上,要把她娶进宫去,她不想去,就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