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为何沦为宋徽宗的“替罪羊”?

童贯是什么样的人物?

童贯作为史上军权最大的太监,国家遇难,临阵脱逃,玩弄权贵,这些诚然对他成为“替罪羊”有一定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他在为帝王犯下的错买单。
童贯虽然臭名昭著,但他也确实为宋国做出过贡献,他曾取得过与西夏以及吐蕃诸部的作战胜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他也曾镇压农民起义,大胜而归……




作为一个权倾朝野的太监,他拥有其他恶太监的一切品质,但这些绝对不是他成为亡国罪人的理由。是的,他是太监,有了权利就得存进尺,干了许多他不应该做的事。他也曾畏缩过,作为大军统帅,在金兵长驱直下时,他不思抵抗,临阵脱逃,导致金兵大举入关。这些他确实做的不地道,但比起只会贪图享受的宋徽宗还是小巫见大巫。




要说导致南宋直接灭亡的罪人,那无疑是宋徽宗,还自号“道君皇帝”,要我说,他不配拥有这个称号,在他当政那些年,对外大动干戈,对内残酷剥削,反观自己,没作出什么成就,只会奢靡淫逸,贪图享受。




但作为一个帝王,他似乎从来都是被眷顾的,就算犯了错,那也有人为他担着,给他当替罪羊,童贯就不幸成为了宋徽宗的替罪羊,担上亡国的罪名,被人千夫所指。不过童贯也确实助纣为虐过,担一点罪名无可厚非,要说责任全在他身上,还是太牵强了。
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纲常伦理为主要核心的帝制时代,皇帝的行为习惯一般都不被追责。可是国家确实被糟蹋的不成样子,总得一些人为他买单,无疑,童贯成为最好的人选,曾助纣为虐,也干了不少缺德事,来当这个替罪羊正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童贯是宋朝徽宗时期的一个太监,一度权倾朝野。在宋钦宗时期先后被贬,接着流放,随即被处死。在古代异姓封王者不多,很多时候只有开国之初因功、譬如韩信、吴三桂等等;国家遭遇巨大危机而扭转乾坤如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或者亡国之时大多是胁迫皇室才有可能封王,譬如曹操、司马昭等等。童贯的封王就是亡国之际,但是是因为他的功劳被封为郡王,他还是以太监的身份封王的。

《宋史》:腊虽平,而北伐之役遂起。既而以复燕山功,诏解节钺为真三公,加封徐、豫两国。越两月,命致仕,而代以谭稹。复起,领枢密院,宣抚河北、燕山。宣和七年,诏用神宗遗训,能复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遂封广阳郡王。

这个功劳是他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徽宗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虽然他这个功劳是骗来的,但是咋样,名义上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了。也正因为这个功劳,加上原来的积勋,童贯早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与蔡京等人权倾天下,几人结党营私、一度遮天蔽日。一时间风光无二。

童贯可能自己没有想到,一路光彩照人二十多年后,从权倾天下到过街老鼠,完全是伴随着宋徽宗的起伏。虽然得益于宋徽宗的宠信,但是本人也有不少的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收复陇右、平方腊、收燕京等等、在宋徽宗时期很多重要的军事行动他都参与了,如果客观评价的话,多少还算是合格。

但是常常形容一个人权倾天下时候,很多都是贬义词,几乎可以宣告那个人意图谋逆,图谋不轨了,那么童贯又没有图谋不轨?根据现有记载,他是没有,最多也只是欺君、临阵脱逃,惑乱军心等等。在古代,这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他千刀万剐。不存在替罪不替罪一说。

在徽宗末期,就有人将弊政点出来,譬如太学生陈东说: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於后,李彦结怨於西北,朱勔结怨於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於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这个是不是替罪呢?歪史认为不是,而是他们几个人真实的作为写照,导致宋朝四面临敌,北宋的灭亡他们绝对逃脱不了责任。什么是替罪羊?

翻看记载,替罪羊一词我国古代和西方都有相似的记载,西方最早见于《圣经》,我国最早记载于《孟子》,两个记载殊途同归,意思都大概差不多,最后都是用羊来替代原有的祭祀品,所以更加确切的说应该是替祭羊。后来被引申成替罪羊。

那么,童贯又没有替罪呢?还是说本来就罪有应得?他在前期因为徽宗的信任,加上他本人的能耐掌握兵权二十余年,后期因为他的不作为导致最后北宋灭亡,他绝对逃不了干系,宋徽宗逊位以后,宋钦宗亲征,下旨让童贯留守东京,结果这位太监王爷直接跑了?他没有遵守钦宗的旨意,率领自己的亲兵护送徽宗难逃。

就因为这一点,最终将权倾天下的童贯送上死路:

《宋史》:贯奔入都,钦宗已受禅,下诏亲征,以贯为东京留守,贯不受命而奉上皇南巡。贯在西边募长大少年号胜捷军,几万人,以为亲军,环列第舍,至是拥之自随。上皇过浮桥,卫士攀望号恸,贯唯恐行不速,使亲军射之,中矢而踣者百余人,道路流涕,于是谏官、御史与国人议者蜂起。初贬左卫上将军,连谪昭化军节度副使,窜之英州、吉阳军。行未至,诏数其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迹其所至,莅斩之,及于南雄。既诛,函首赴阙,枭于都市。


抛开童贯的原罪,光这个就可以让他死几回了。说是替罪,简直是美化他。何况既然权倾天下,掌握兵权,最后不作为导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给他灭族都不为过。再说宋徽宗虽然宠信他,但是他有功都一一赏赐加封,宋徽宗绝对没有吝惜他给他的赏赐,,反倒是他过来背弃了徽宗的信任。导致国破家亡。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在北宋历史上,有个臭名昭著的小团体,他们就是主要活跃在宋徽宗年间的六大佞臣,分别是蔡京、童贯、梁师成、朱勔、王黼、李彦,这六人被称之为“六贼”。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六人之中,有一个人比较特殊——比其他五贼相比,此人无论在官修正史上还是民间野史当中,历朝历代所遭受的口诛笔伐都是最为突出的。他就是童贯。

《宋史》中直言不讳地评价童贯“性巧媚”,对其不择手段为宋徽宗搜罗天下文玩奇珍、供其挥霍享乐的事实大加挞伐。

在宋人的各类野史笔记中,讥刺童贯的段子比比皆是。

两宋之交比较有正义感的文官武将们也纷纷弹劾童贯,大学生陈东更是用“伏阙上书”的形式来表达当时士人对童贯的强烈不满,指斥其“结怨辽金”,从而导致边患不断、国势日危。

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直接咒骂童贯,这从当时下来的民谣中就可以看出来,童贯被老百姓视为祸国殃民的佞臣贼子之首。

那北宋的皇帝对童贯又是什么态度呢?公元1126年3月,宋钦宗下诏赐了童贯一个“死”字,并在诏书中不厌其烦地罗列了童贯的“十大罪状”,简单来说,就是认定他十恶不赦。

总而言之,在北宋六贼中,童贯所“享受”到的骂名无人能及,完全是一边倒的恶评。

然而,当你深入研究史料之后主会发现,其实童贯之恶并没有到这么夸张的地步,如果要给他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颇具才干的弄臣”。

童贯本身有几分才能,也着实有几分狡诈,善于投机取巧、阿谀奉迎也是事实。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他在与西夏、吐蕃等部的作战中,也确实取得了收复不少失地的军功,还是镇压方腊起义的宣抚制置使,是得到过宋徽宗大力褒奖的。

众所周知,北宋灭亡,宋徽宗作为最高统治者难辞其咎,可是到了最后,一度权倾朝野的童贯却成为宋徽宗亡国的头号替罪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太监这个出身就是童贯的原罪。要知道,在封建伦理体系中,太监弄权跟后宫干政一样,在人们眼中都等同于牝鸡司晨,是极度不守本分、逾规越矩的行为,注定了要受到世人的挞伐。

其次,童贯在领军出征是,也确实留下了一大难以洗刷的污点,那就是临阵脱逃。公元1125年,他作为屯兵太原的军中统帅,却畏敌如虎,溜回了东京,使金兵得以长驱直入。

再者,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君永远是君,臣永远是臣,即使是君主亡国的罪魁祸首,但依据当时的纲常伦理,也不可能去追究君主的责任,“埋单”的永远首先是臣子。

翻阅中国古代历史就不难发现,几乎历朝都不乏败事误国的昏君。尽管他们在倚红偎翠、尽情享乐的执政生涯中,满足了自己的私欲、践踏了秀丽河山,导致天下动荡、社稷将倾。

但他们仍以圣明自居,一面听着佞臣的阿谀奉迎,陶醉于自己的“赫赫武功”、“雄才大略”之中,其喜洋洋、其意悠悠,决不许任何臣子忤其意、逆其情、彰其罪恶;另一方面,又在千方百计地嫁祸于人,寻找可怜的替罪羊,以脱自身在历史上的罪责,维护自家的贤德形象。

总之,童贯沦为宋徽宗亡国的替罪羊并不冤,他要怪只能怪自己不该是太监,不该犯了临阵脱逃的致命错误,更不该生错了时代。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在中国古代的太监之中,童贯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太尉领枢密院事,掌管整个大宋的军事大权,是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他因功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王爵的太监。但是, 童贯也是下场最惨的一位太监,在宋钦宗掌权之后,下诏遍数童贯十大罪状,1126年,奔波于贬窜之途的童贯,在广东南雄郡被斩首,官兵旋即携头而归,枭于汴京城头。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几乎一边倒地把童贯描绘成一张勾粉白脸的误国奸臣形象。然而,仔细翻检史料,斟酌、比较、对照之余,会发现史实中,童贯并未达到恶贯满盈的程度。

在《宋史·童贯传》中至少能找到童贯为赵宋王朝戎马一生的两大功劳:对外,童贯带兵出征西夏以及吐蕃诸部,他指挥的部队作战英勇,接连取得胜利,收复包括湟州、鄯州、廓州以及积石军、洮州等大面积失地,这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时期,是为数不多的对外战争的胜利,鼓舞了宋人的民心,消解了西北的军事压力;对内,他曾以宣抚制置使身份,率领十五万大军镇压了方腊的农民起义,生擒方腊,平定了内乱。可以说,童贯还是有一事实上的军事才能的。

总体来说,童贯辅政宋徽宗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功劳的。他之所以臭名昭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太监弄权,在帝制时代,太监弄权,与后宫干政一样,是为世人所不齿的;二是临阵脱逃,1125年,金大举南侵,童贯作为驻扎太原的大军统帅,基本上没有抵抗就逃回了京城,致使金兵长驱直入,使得大宋失去了最后的防线,而逐渐走向衰败;三是为宋徽宗的罪责“埋单”,实际上,宋徽宗在位那些年,对内残酷盘剥,对外大动干戈,自宋徽宗又奢糜享受,导致民怨沸腾,内外交攻,最终国破家亡。

亡国的罪魁祸首,当然是宋徽宗这位自号为“道君皇帝”的无道昏君。然而,在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帝制时代,却没有追责皇帝的行为习惯和理论基础,但国家糟蹋到这般模样,又总得有人为之“埋单”,于是,千夫所指而又确实曾经助纣为虐的太监童贯,便成了宋徽宗的“替罪羊”,遭受了千年的唾弃。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历代皆有宦官祸国一说,可事实上,历史上的确不乏大太监权倾朝野,因此成了实际上的权力拥有者。可是,从没有太监真正敢自己坐上那个位置,他们大多是依附着皇权存在。正是因此,在南宋,大太监童贯权倾朝野,照样还是成了宋徽宗推出的替罪羊。

或许有些人认为,不过是一个宦官罢了,直接埋伏好一些青壮力,一刀砍了罢了。皇帝何必对其畏惧。可是倘若这么做,皇帝便是坏了规矩,宦官背后的庞大利益团体难免会心忧,甚至心出恶念,不如先下手为强,一刀砍了皇帝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么,为何童贯会被推出来为皇帝犯的错买单?

这无非是帝王的自保之举。毕竟,在历史上,弃车保帅的例子并不少见,唐玄宗为了安万众军士之心,照样将杨贵妃吊死。江山美人之间,江山还是更重要些。而宋徽宗为了自保,不至于被明面着千夫所指,被后人指着鼻子骂误国。便必须要寻出一个替罪羊

可倘若是推出一个寻常角色,那完全不够资本替皇帝顶罪。但童贯的身份显然是足以做那个最肥的替罪羊。宋徽宗狠心一下,便将其推出,以此向朝廷官员交代。

其次,则是太监乱政的关键点。就算太监权力再怎么大,可这权力照样是皇帝给的,皇帝可以给,也可以收。童贯这个大太监很显然做的并不称职,以至于宋徽宗心一狠,童贯便没了反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