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格主义?

如题所述

人道主义
humanism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他们所了解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联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词被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如德国现象学者谢勒和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克拉格斯,就侈谈“哲学的人本主义”或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或“性格学”。他们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唯心主义理论。

人格主义
personalism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流派之一。形成于19世纪末,一直以美国为中心,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法国,西方其他国家也有其代表,但影响不大。
起源 “人格主义”一词出自拉丁文persona,具有人格、个人等含义。基督教神学家往往从人的道德价值和尊严、人的存在即实在性的意义上使用“人格”一词,人格主义者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建立自己的哲学。“人格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早在18世纪末就已出现于德国的J.W.von歌德和F.D.E.施莱尔马赫 (1768~1834)的著作中,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W.惠特曼和B.艾尔科特在其著作中也已采用。但是,他们都还没有将人格主义构造成一种哲学理论体系。这种体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1903年,法国哲学家C.勒努夫耶 (1815~1903)出版了《人格主义》一书;1906年德国哲学家W.斯特恩(1871~1938)在其《人格和事物》中提出了所谓“批判的人格主义”;1906年,美国的M.W.卡尔金斯(1863~1930)也对人格主义作了论证。不过,人格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主要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B.P.鲍恩,他在其1908年出版的《人格主义》一书中,对自己从19世纪末以来所建立的哲学理论作了系统的论证和总结,并正式把这种哲学叫做人格主义。
演变
美国人格主义 从19世纪末以来,人格主义一直是美国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主要在新教徒中流行。由于鲍恩最早对这一派的基本理论作了系统的论证并在以后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被推崇为人格主义的创始人。与鲍恩大致同时的另一个美国哲学家G.H.霍维森 (1834~1916)对美国人格主义的形成也起了推动作用从1890年起,他写了不少有关批判自然科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英国H.斯宾塞的实证主义以及美国的绝对唯心主义的文章,论述了人格主义观点。他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是心灵,每一心灵都是自由的、能动的,其根源在于自身之中;每一心灵又是心灵王国中的一员,它们由共同的理想联合起来,这个共同理想的人格化就是上帝。
第二代美国人格主义的主要代表是鲍恩的学生A.C.努德森(1873~1953)、R.T.弗卢埃林和E.S.布赖特曼等人。努德森的思想与鲍恩大体一致,他所著的《人格主义哲学》一书,对美国人格主义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并因此而闻名。弗卢埃林的贡献之一,就是于1920年创办了《人格主义者》杂志,把许多人格主义者结合在一起。布赖特曼对鲍恩的理论作了较多修改和发挥。他企图限制上帝的权威而强调个人的作用,限制永恒东西的地位而强调暂时东西的意义。他和弗卢埃林都被认为是多元人格主义者。在第二代美国人格主义者中,W.E.霍金代表了另一种倾向。他受到绝对唯心主义的较大影响,反对把上帝(绝对)仅当作是众多的有限自我的表现,强调它具有超验的本质。其理论被称为绝对人格主义。
在当代美国人格主义者中,较有代表性的是W.H.韦克迈斯特(1901~ )、P.A.贝尔托契(1910~ )和R.N.贝克(1924~1981)等人。韦克迈斯特对人格作了较广义的解释,认为人格除了心灵的机能外,还包括肉体的机能,试图使人格主义具有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色彩。贝尔托契是布赖特曼在波士顿大学时的学生,两人后来长期合作,哲学观点也很类似。布赖特曼逝世后,他从1953~1975年,继任波士顿大学鲍恩哲学讲座主持人。贝克也是布赖特曼的学生,他着重用人格主义观点研究社会和法律哲学。他于1971创办的《唯心主义研究》杂志,是美国人格主义的又一阵地。
法国人格主义 法国人格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适应了当时从危机中寻找出路的人们的情绪。天主教哲学家E.穆尼埃是创始人,另一重要代表人物是天主教哲学家J.拉克鲁瓦(1900~ )。他们在1932年创办的《精神》杂志成了联系法国人格主义者的纽带。他们在把个人和上帝融合在一起这一基本哲学倾向上,同美国人格主义者大体一致。不同的是,他们企图把人格主义当作一种主张社会改造的哲学。穆尼埃一方面把个人的人格当作道德的基础和社会的动力,认为社会的革新应以个人的精神革新为条件;另一方面又认为个人的存在应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并表示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他们对资本主义作了一些揭露,对马克思主义表示同情;但又企图用基督教人道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以所谓人格主义的革命代替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人格主义在法国并没有成为一个有持久影响的流派。
基本观点 人格主义的不同代表人物各有其理论特色,共同之处是:认为人的自我、人格是首要的存在,整个世界都因与人格相关而获得意义;人格是具有自我创造和自我控制力量的自由意志;人的认识是由人格内在地决定的,为了认识实在,只能凭借直觉、即人格的内在经验,不能凭借概念和推理;虽然每一人格是独立自主的,但都是有限的,它们朝向一个至高无上的、无限的人格即上帝,上帝是每一有限人格的理想和归宿。人格是一种道德实体,其内部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等不同价值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就要调节人格的内部冲突,促进人的精神的自我修养和道德的再生,这就必须信仰上帝。
人格主义者一般不强调自己哲学的独特性,承认它是旧的思维方式的新名称。他们把哲学史上所有强调或承认人、自我、主体作用的哲学家都当作自己的先驱或同道。其中对他们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除基督教神学外,主要是G.W.莱布尼茨的单子论、G.巴克莱和I.康德的唯心主义、R.H.洛采(1817~1881)的目的论。在现代哲学中,他们与绝对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和H.柏格森等人的哲学,均有密切的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8
人文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在各个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义,在这里一般人文主义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也有的人文主义运动认为人有参加仪式和规则的需要并组织一定的团体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

人文主义作为历史概念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ät,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他们所了解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联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词被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如德国现象学者谢勒和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克拉格斯,就侈谈“哲学的人本主义”或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或“性格学”。他们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唯心主义理论。

人道主义
humanism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研究与人有关的世俗学问,如文化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与以神为中心的教会神学根本不同的新学问,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天主教会宣扬,宇宙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世界的主人,只有上帝才是全知全能的:而人生而有罪,卑微渺小,只能听从上帝的摆布,成为上帝驯服的奴仆和羔羊。人文主义者则明确指出要以人为中心,认为世界的主人是人而不是神,反对人从属于神。他们颂扬人的权威、人的价值、人的高贵和人的伟大。例如,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先驱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所完成的业绩而言,超过天神的高贵。人文主义者赞美“人性”贬抑“神性”,自然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享受。他们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现世的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要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他们用诗歌、绘画等各种文艺形式来宣扬人的现世享受,并证明人所追求的个人幸福是出于“天赋人性”。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权”,反对“神权”,主张自由平等。他们嘲笑贵族和僧侣的愚昧无知,蔑视贵族的世家出身,主张不能以出身和门第而应以智慧、品德和才能来决定人的社会地位,有的进一步否定对教皇、教会和一切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主张人应该发扬自己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追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主义。他们号召人应该不断地学习知识,探索自然,寻求科学真理,以造福人类。甚至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战斗口号,使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文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如:它所鼓吹的人权和人性,主要是资产阶级的人权和人性;它所主张的自由和平等,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允许的自由平等。人文主义者并不是无神论者,他们反对天主教会,却不否认宗教和上帝,他们的思想观点和作品还深受宗教的影响。他们还是历史唯心主义者,片面夸大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的作用,轻视甚至诬蔑人民大众。
回答者:ailinbo - 经理 五级 12-2 09:53

人文主义可以说是一个泊来词,原文是英文Humanism,对于这个词语的翻译,在当时就有过激烈的讨论,事实上,直到现在,其含义和译法仍然有分歧,例如这篇文章:

http://www.ccforum.org.cn/archiver/?tid-31851.html

就是典型观点之一。

至于人本主义么,可以说是一个广泛的命题,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派生出不少含义来..例如下面这个:

其所指的是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用以取代神本主义的那个人本主义。人本取代神本的本质是把人变为主体,号召人以主体的姿态面对整个世界;强调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即人类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所谓的人本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

其实个人认为没必要搞的这么复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1-28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

humanism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0813.html
---------------------------------------------------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他们所了解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联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词被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如德国现象学者谢勒和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克拉格斯,就侈谈“哲学的人本主义”或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或“性格学”。他们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唯心主义理论。
最佳答案
提问者自选/结束时间:2006-11-20 13:33:57
爱刘佳
[饱学秀才]
检举 费尔巴哈(1804- ):出身于律师家庭。

19岁入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一年后慕黑格尔大名,改学哲学。

24岁,被聘为爱尔兰根大学讲师。

主要著作:《论死与不死》、《基督教的本质》(1841)

费尔巴哈用哲学的理性对神学进行了批判。由于宗教当时在德国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他被赶下大学讲台,隐居布鲁堡乡村,后迁居雷合堡,在乡村以封闭孤独的生活方式,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正是在这种封闭圈中开始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

老年黑格尔派与青年黑格尔派

老年派从黑格尔的“哲学和宗教在内容上是一个东西”的原则出发,证明上帝的存在、个人灵魂的不死、耶稣基督是神的概念,提出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的三段式就是基督教“三位一体”说的表现,而所谓绝对精神就是上帝。

青年派则把批判的锋芒对准宗教领域,批判基督教。

黑格尔认为实体即主体,他的弟子却各执一端。

对宗教的批判

费尔巴哈通过揭示宗教的心理基础戳穿了宗教的神秘性。

创熳诮痰闹饕�ぞ呤侨说南胂罅�突孟搿O胂罅κ侨说谋局剩�上胂罅∑��诮淌侨说谋局实囊旎�?br />
想象力不是单个人的本质,而是人类的本质,包括未来人类的本质。

基督教是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特点有:它是理性直观的;它是宇宙的本质;它的对象是人。

“人是宗教的中心,人是宗教的尽头。”

对思辨哲学的批判

费尔巴哈提出,宗教是天上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是地上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饿本质不是别的东西,只是理性化了的上帝的本质。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

人本学的智慧

费尔巴哈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是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是人和自然的统一体;人是我和你的统一体。

费尔巴哈就是这样通过把神归于人,把人归于自然的方法,彻底地批判、否定了黑格尔思辨哲学。

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0810.html

-------------------------------------------------
人格主义
人格主义
personalism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流派之一。形成于19世纪末,以美国为中心,主要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B.P.鲍恩,代表有R. T.弗卢埃林、E. S.布赖特曼和W. E.霍金等人;20 世纪30年代法国的代表是 E.穆尼埃和 J.拉克鲁瓦 。西方其他国家也有代表,但影响不大。人格主义的不同代表人物各有其理论特色,共同之处是:认为人的自我、人格是首要的存在,整个世界都因与人相关而获得意义;人格是具有自我创造和自我控制力量的自由意志;人的认识是由人格内在地决定的,认识实在只能凭借直觉,不能凭借概念和推理;上帝是每一有限人格的理想和归宿;人格是一种道德实体,其内部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等不同价值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信仰上帝,以调解人格的内部冲突。

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4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