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帮下忙啊 谢谢了

帮我找下 <<古意>>和<<江上渔者>>
作者简介
诗句理解(解释)
写作背景 有名句的 说下名句赏析
谢拉~~~~~~~~~~~~~~~

  古意①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②。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③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①古意:犹“拟古”。
  ②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③解:擅长。
  【简析】
  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猬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猬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而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猬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3.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忽隐忽现。
  〔简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7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3.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忽隐忽现
第2个回答  2006-11-27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越女词》[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江行无题》[唐]钱珝 :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卖炭翁》 [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便身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山中寡妇》[唐] 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漫兴》[唐]杜甫: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对竹思鹤》钱惟演: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古意》王驾: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泛吴淞江》王禹偁:带篷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木成畦手自栽.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少年行》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结袜子》李白: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读山海经》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解闷》杜甫: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晏殊: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猫儿》林逋: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人君口。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曹刿论战》左丘明: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横塘》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题》鲁迅: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答客诮》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人有晴。

《绝句》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於名实[9],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群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10],生事[11],征利 [12],拒谏[13],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於人主,议法度而修之於朝廷[14],以授之於有司[15],不为侵 官;举先王之政[16],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17],难壬人[18],不为拒谏。至於怨诽之多[19],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於苟且非一日[20],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21]。上乃欲变化[22],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 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3]。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24],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5]。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26],则某知罪矣;如 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27],则非某之所敢知。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右,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步出夏门行》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梅花绝句》陆游:问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树,一树梅花一方翁。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3个回答  2006-11-27
江上渔者作者简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是中国古代实施“民 本”思想的光辉典范。他以天下为已任,关注国计民生,他以“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格言,激励着华夏仁人志士,谱写出曲曲浩 然正气之歌。先生一生卓然的政绩,如江河日月,永垂青史。先生与邹平有 着特殊的关系。先生祖籍苏州吴县,生于徐州,成长于邹平,宦迹大江南北 ,后卒于徐州,安葬于河南伊川县。据《长山县志》记载,范仲淹二岁随母 亲长山,23岁询知世家,感泣辞母去应天府,前后在邹平县共生活18年之久 。在邹平长山的18年是先生人生思想、人格、事业的奠基或形成时期。邹平 这方齐鲁文化的洞天福地和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哺育了范仲淹这位杰出的历 史人物。范仲淹的精神对邹平也产生了世世代代的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

第4个回答  2019-05-19
网址不对。
高级设置在哪啊?
第5个回答  2020-04-20
地址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