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佛教主持及大德高僧的名言名句和视频

最好有网站资料可查。有好的分数追加,我不心疼分数的。速度!谢谢!
谁说的可以注明吗?谢谢!

  慧律法语
  自觉篇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轻信道听涂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

  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时间总会过去的。

  算命不如认命。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

  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罣碍任何事物。

  佛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各有因缘莫羡人。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2 慧律法语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量大福大。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
  但没有翻身余地。

  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内心的垃圾(贪、瞋、痴)不知「倒」。

  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不永不败。

  智者善植因果。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老实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善于保护自己的,永远谦虚谈话。

  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禅」,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佛法:「我观故自在」。

  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要做好你个人的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乐。

  鱼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见不着他的泪。

  慧律法语

  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

  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一想。

  健康,是真正的财富,不要糟蹋它。

  我慢高山,不留德水。

  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的教导众生,从不控制众生。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为人正直,则与道相应。

  见一切人皆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则心自息怒。

  德修而谤来。

  缘由愿来,愿力强,善缘自然具足。

  责人,先责己于人,是名君子。

  能觉他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辱,无动于色,道成近矣!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

  有智慧的人,永远不见他人过失。

  聪明难,糊涂更难。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

  心能平等,我们就能处于一个和谐的世界。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对自己的享受消极,对大众的福利积极,就是行菩萨道。

  两个人吵架,甲对乙说你很主观,乙对甲说你并不客观,主客二观,无所标准,是非永远存在。

  凡爱说人不是者,往镜前一站,镜中出现一个丑陋的影子,才知正是自己尊容。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个悔字。

  人忙心不盲即有定力。

  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

  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觉悟真理的人,即拥有真正的生命。

  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施比受更有福。

  彻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觉得寂寞。

  起烦恼时,要回光返照——退步原来是向前。

  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便是慈悲。

  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牺牲。

  当你心中有美时,从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将会不同。

  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多数人在缘生缘灭中,搞不清楚自己的去来。

  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诉众生,何者善?何者恶?

  生命还是要自己掌握。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错误必生烦恼,罪恶终归毁灭。

  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给人希望,不要给人绝望。

  舍(放下)尽一切(包括烦恼),当下自在。

  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

  能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4 慧律法语
  人常想病日,则尘念自息。人常想死日,则道念自生。

  无法去除内心的烦恼,纵然遍游世界,也得不到快乐。

  法律是事后追诉,但伤害已成事实,因果是事先防范,能杜渐防微。

  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行善不求回报,无缘(条件)大慈,同体大悲是圣者之行。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忍辱多福。

  名字有什么相干?我们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别的名字,仍然一样芬芳。

  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古今庸人,败于「惰」字。古今才人,败于「傲」字。

  事无难易,惟心坚忍可成矣!所谓金刚非坚,愿力唯坚。

  人命呼吸间,宜当力除偷安、懒惰。

  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好友。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盛喜勿许人物,盛怒勿答人书。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动于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言多必失,说话要精简。

  若心有定,说你好,说你坏,都一样。

  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

  什么是空?难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空是自在安详义。

  这个身体,只是借我们暂住而已,如房屋,无常一到,就要搬家,切勿执着。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大贫亦是大富,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宁静谈泊、恬然自得。

  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有一位皇帝,登上城墙说:「这么多人,国必强胜」,高僧说:「我只见到两个人,一个贪名,一个图利」。

  逆来顺受,顺来忍受。

  要自觉、自悟,佛在心中。

  执着近于迷惑。

  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若了无常之法,得到的不能恒久,失去的终归复得,得失之心,顿然放下,即能自在。

  看看十年前的种种计较,今觉可笑,若十年后反观今日的争执,应会莞尔,由此可知对于时间每个动点上的执着,只会徒增我们的烦恼而已。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欲精神清明饱足,须除得失生灭心。

  欲服大众,先调自心。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

  圣人的伟大,在于他的平等心。

  不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光明灯要点在心中,才能遍照十方。

  5 慧律法语
  真正享受生活,是不经过任何比较的。

  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自己的良心。

  菩萨不见人过,但见己过。

  菩萨是只管耕耘,不计收获。

  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说得千里路,不如走一步。

  能够放得下烦恼的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面对现实,才能超越现实。

  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当互相尊重。

  恒以惭愧水,洗涤懈怠心。
  自悟篇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不眠的人夜长,疲倦的人路长,不知正确真理的愚人,生死轮回长。

  智慧,是愚痴人心中的扫把。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贪婪的火,灼伤了你的良知。慈悲的水,清凉在你的心中。

  用你心中的温暖烛光,点燃你周围的另一支烛光,这世界就亮了起来。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平凡是最难演得好的角色。

  不要用贪婪、瞋怒、愚痴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只眼。

  智慧有如一盏灯,它轻易的就能照亮千年烦恼的暗室。

  即使是一声轻轻的赞美,就已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则智慧丰饶。

  一体皆有两面,尝试着用他人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将会使你豁然解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佛陀慈悲的垂训,牢记之。

  不放逸,自制、自律、有智慧的人,不为瀑流漂荡,能自作岛屿。
  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无怨。

  愚痴的人一直想让别人了解他,智慧的人郄努力地了解自己。

  每个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沈默是最强烈的抗议。

  太肯定自己看法的人,往往后悔会多于成就。

  怨由亲生,无亲则无怨。

  生命无常,刹那生灭,莫被幻境所骗。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

  透过语言,任何事情多少会有偏差。

  情生智隔。

  人在福中不知福,失去福时方知迟。

  伤人之身,易医治;伤人之心,最难疗。

  妄语、两舌,杀人不见血。

  因加缘等于果。

  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感觉。

  不懂得利用环境来调整自己的人,如同行尸走肉。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短处。

  没有敌人能比自己的贪婪、憎恨、嫉妒等思想更能害自己。

  创造一个天堂来赏赐善人,或创造一个地狱来惩罚恶人,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因为善恶因果终有报。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不要报复,报复心能令人痛苦。

  要常常想:「我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

  6 慧律法语

  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自己。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认命比抱怨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除认命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感恩每个人,用感恩心过日子,舒畅多了。

  小亏不吃(不能忍),大亏就吃不起。

  一般人是看得破,却忍不过。

  死亡,并没有讯号。

  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

  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仇恨永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战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胜败俱泯的人,才是快乐而和平的。

  慈惠战胜嫉忿,以善胜恶,以布施胜自私,以真实胜虚诳。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一切。

  若能慈、悲、喜、舍、即近佛。

  做人的可贵在自觉(教育自己),觉他(教育别人)。

  信心是慈悲和教育爱的原动力。

  世间人叫命运,修行人运命。

  尽责任的人生,才有踏实感。

  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一个人在绝境时,还能保有感恩的心是很难得的。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自己。

  最大的亲和力是赞叹他人,及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肠。

  千里之路,始于初步——不可忽略初发心。

  若见他人非,自非郄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必有过。

  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不谦则自狭其量,更是自拒其福。

  这世界是一场大笑话。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任然。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嫉妒,是难以踢开的绊脚石。

  愚昧自私的人自己独乐,殊不知人人若都这么想,就人人都得不着快乐。

  若懂得制心,调伏这匹野马(妄心),便是上根利智。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与念头,做个正正当当、俯仰无愧的人。

  为钱「忙」,无智「茫」,眼瞎「盲」。

  蜗牛角内争何事,火石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喜,不开口笑是痴人。

  能把奉献当作是一种快乐,那你所到之处,一定受人欢迎。

  闻谤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辨,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人于改过,不可因循退缩: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为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

  人间之大智,在于洞悉本身之弱点。

  不二过的人,每天都拥有新的生命。

  向天丢一把斧头,一定会坠地。诽谤他人,只会伤害你自己。

  沈默是诽谤的最好答复。

  训练自己的定力,能使你处于乱中而不动,处于顺境而不逸。

  想得到真挚的对待,唯一的秘诀就是真挚。

  过于沉溺于自我的才华,会使人与你疏远。

  弱者集中心力于一事,亦有所成。强者分心于太多事务,则一无可得。

  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担当大事。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

  任何事物可能长久有用,但郄不会永久有用。

  得意莫忘失意时。

  世上最可悲的事,就是背叛你自己的良知。

  工作与爱心能征服一切。

  莫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

  未来是属于勤勉于现在的人。

  掌握现在的人,就能拥有一切。

  当你懂得生活的乐趣,就能享受生命带来的喜悦。

  宽恕他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荣耀。

  轻视他人的人,得不到真实的赞美。

  懒惰之人,才是真正的贫穷。

  能把自己压得低低的,才是真正的尊贵。

  真理虽然没有名字,但是郄永恒的存在。

  治疗自私与贪婪的唯一方法,就是牺牲。

  当你将自己奉献出来的时

参考资料:中华菩提学苑 www.zhptxy.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7
+
弘一大师文学集
目录
晚晴集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2
二 知苦、厌苦、求离苦…………………………..2
三 达观、真观、平等观…………………………..3
四 少欲知足、静默养道…………………………..5
五 忍辱精进、一心向道…………………………..6
六 福慧始闻、老实念佛…………………………..7
七 净业警策………………………………………..8
八 禅偈……………………………………………..13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
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3、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欲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4、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朱法集要经)
5、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 (佛遗教经)
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智者大师)
7、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圭峰法师)
8、勿谈世间文学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 (藕益大师)
9、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师)
二、知苦、厌苦、求离苦
1、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佛说无量寿经)
2、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西斋禅师)
3、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灾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4、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观无量寿佛经)
5、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6、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 (天如禅师)
7、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藕益大师)
三、达观、真观、平等观
1、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 (藕一大师)
2、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 (莲池大师)
3、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与味萧然矣! (莲池大师)
4、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佛眼禅师)
5、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那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欢? (仁潮禅师)
6、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7、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彭二林)
8、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智慧? (藕益大师)
9、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金刚三昧经)
10、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身所得,唯二法门。
(灵芝元照律师)
11、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
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
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2、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乡,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
(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13、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竟,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也?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 (飞锡法师)
四、少欲知足、静默养道
1、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尤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佛遗教经)
2、身语意业不造恶,不脑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3、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有律部)
4、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 (智者大师)
5、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莲池大师)
6、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 (藕一大师)
7、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道宣律师)
8、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9、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10、从今以后,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稳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
(彭二林)
11、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 (袁宏道)
五、忍辱精进、一心向道
1、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梵网经)
2、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动自心。 (妙叶禅师)
3、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拨哉? (藕益大师)
4、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动相嗔恚,原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 (诸法无行经)
5、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印光法师)
6、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 (莲池大师)
7、闻教便行,奚待更劝? (妙叶禅师)
8、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
(妙叶禅师)
9、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 (彻悟大师)
10、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 (彭二林)
六、福慧始闻、老实念佛
1、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富薄?答:此言甚是! (莲池大师)
2、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坚,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 (依迦才净土论引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文)
3、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
(印光大师)
4、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亦!倘有问者?必以此答。
(莲池大师)
5、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尤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莲池大师)
6、念阿弥陀佛,正觉圆满之名;观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相;如此滞著,只怕未能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幻化妄缘,自当远离。 (悟开禅师)
7、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印光大师)
8、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担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印光大师)
9、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印光大师)
七、净业警策
1、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
(大慧律师)
2、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练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旙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盘山禅师)
3、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时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
(黄檗禅师)
4、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袁了凡)
5、只“强顺人情,免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西方确指)
6、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 (彭二林)
7、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沈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
(印光大师)
8、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 (印光大师)
9、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头颅上。 (印光大师)
10、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
(善导大师)
11、“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 (王龙舒)
12、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 (天如禅师)
13、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稳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已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 (妙叶禅师)
14、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难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
(妙叶禅师)
15、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 (幽溪法师)
16、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瞋。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幽溪法师)
17、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 (藕益大师)
18、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 (彭二林)
19、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 (张守约)
20、诚信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印光大师)
21、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兹行以往生耳。
(印光大师)
22、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印光大师)
23、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印光大师)
24、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
(印光大师)
25、入理深谈,且缓数年! (印光大师)
26、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
(印光大师)
27、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都是手忙脚乱,呼爹叫娘。 (印光大师)
28、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印光大师)
29、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印光大师)
30、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印光大师)
31、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 (印光大师)
32、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印光大师)
33、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煊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沈溺之想乎? (印光大师)
34、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印光大师)
35、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印光大师)
36、末世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印光大师)
37、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 (印光大师)
八、禅偈
1、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永明禅师)
2、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归宗芝庵禅师)
3、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石屋禅师)
4、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5、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 (诵帚禅师)

弘一大师格言别集
学问类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以和气迎人,则乖湮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生,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愚宜厚。处至急之事愚宜缓。
接物类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易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隲处。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行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从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律己,宜带秋气。处事,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惠吉类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为静。不为外物所实则为虚。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持躬类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比有人以挫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处事类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严之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