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莲中学怎么样

宝莲中学怎么样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我校从 2001 年开始逐步实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健全有关制度,培养了一支责任心强、能力强的工作队伍。在理论探究和实践工作两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2004 年 5 月我校被列为南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及 2004 年 11 月 5 日 我校成功承办了南安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一、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意识,建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机制

2002 年 8 月 5 日 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伊始,学校领导就非常重视对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和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之后我们就制定了“南安宝莲中学关于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在学习和探讨中我们感觉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又没有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素质如何就更加显得重要,而旨在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多次组织政治处、教务处、团委、少先队及各教研组有关人员和年段长班主任等共同研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我们确立了“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工作方针: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校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或是在某个场所进行的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应该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学科渗透、咨询与辅导等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 、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我校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一年段开设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在高一年设立中学生卓越素质拓展训练等选修课;此外还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校园心理剧表演比赛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 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辅导。

在动态跟踪的过程中获得学生心理发展资料:新生入学时,做好最初的学生心理调查、在入学后的每个学期做跟踪测试、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

例如:我们对初一、初二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共 90 个题目),根据测试结果,我们作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发现共性问题。发现初一、初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共有九个方面,主要为自信心不足、意志品质较差、合作与交往能力差、情绪起伏大等。

二是分年级比较研究。如:自信心方面,初一年级学生平均得分比初二年级学生平均得分高;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到了初二时反而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心。又如:在进行“遇困难时是否愿向他人意求助及如何求助”的调查时,初一年级学生中明显表现出对他人帮助的渴望及求助方法的简单明了;初二年级学生中希望得到他人帮助的渴望就没有初一学生那么明显,反映出其内心复杂的一方面。从问卷得分来看,初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较初一年级更多、也较为复杂,尤其表现在: 1. 成人感强烈; 2. 思想不集中; 3. 反抗性强; 4. 总是注意周围的人; 5. 焦躁不安。其中 1 、 2 两方面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的混乱与矛盾; 3 、 4 两方面主要是缺乏自我评价标准。原因可能有两方面,既可能来自于学业负担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是青年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现象,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初二学生在以下方面较初一学生为好: 1. 记忆力减退; 2. 站起来就头晕; 3. 不想见人; 4.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其中 1 、 2 可归结为身体素质的提高; 3 、 4 归结为多一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培养兴趣上的提高。学生当中除了普遍性问题外,还有个别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 悲观; 2. 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3. 身体倦乏; 4. 缺乏决断能力。这些问题表明这部分个体在生活态度、基本情绪、自主性方面较其他学生明显落后。由此,我们还常以年级为单位有针对性进行团体辅导。

另外,我们对各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了有关方面的心理测试,分析出各自的心理特性、不同教师(同一学科)教学风格差异与学生个性发展、学科成绩间的关系、同一教师授课的不同班级间学生心理特性对教学的影响。也尝试从学科的学习策略、倾向与思维训练,辅助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对偏科学生进行有效辅导。

3 、建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体辅导。

我们在集体辅导的同时,也成立个别心理辅导室,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各种心理障碍,由一名教师或二名教师负责开展个别辅导工作。开放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中午 下午 晚上)三个时间段。为学生开辟了心里话有地方说,心理障碍有人帮助排除,学习困难有人帮助解决的天地。个体辅导室开放以来,已接待学生 100 多人数,完成 100 多份的咨询分析记录。心理辅导室的开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解决了一些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弥补了团体辅导的不足。

4 、建立咨询信箱。

为方便学生,心理辅导室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咨询信箱,学生如有要求与困惑可以通过写信的形式来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或约定谈话时间。

5 、开通心理网站。

学生还可以利用家中及学校的电脑直接上网,与我校的心理网站联系,心理网站设立了“学生留言板”、“心灵之约”、“心理常识介绍”、“心理问题解答”、“心理学家介绍”、“心理辅导课程介绍”等栏目,同时还整理了大量的辅导文章,提供给教师与学生参考。

6 、中学生做心理辅导员 -- 学校心理辅导的新模式

我们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成立了中学生心理辅导员,成员从各班中选拔,经过心理教师的培训,担当起了小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小心理辅导员都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浓厚的兴趣,人际关系好,在班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又热心为同学排忧解难。

中学生心理辅导员每周活动 1 - 2 次。由心理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或组织讨论交流,教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了解同学们微妙的情绪变化。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讨论心理案例、分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交流学生的心理状态等,并发放相关的学习资料。

成员经过培训;积极深入班级,观察,了解同学们的情绪状况,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因为都是同班同学,一些同学更愿意向小辅导员咨询,寻求帮助,且小辅导员遍及各个班,班里有哪个同学情绪不对头,他们能够及时发现,给心理教师提供信息,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同学提供帮助,对广大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成员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定期在班里为同学们讲一些心理讲座或组织讨论,如 " 考试前、后如何调整好心态 " 、 " 如何与人交往 " 、 " 伤熊事件的反思 " 等等。他们真正成了心理教师的小助手和同学们的小心理辅导员。

在帮助同学们调整好心态的同时,这些小心理辅导员们也从中受益不浅,他们在 向 老师学习和对同学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完善了健康的人格,也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拥护与支持。

同学们在小心理辅导员的带动和影响下,更重视对自己健康心理的培养,有问题也愿意向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反应,使心理教师更及时全面地掌握了学生们的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7 、创建心理健康快报。

由心理辅导教师和中学生心理辅导员共同编写的心理健康快报定期向各班发放,让学生通过这一小小的版面来共同探讨心灵悸动的奥秘。

8 、对家长进行培训,改善学生的家庭环境。
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和自发的。它是有一定社会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生理基础、经验、态度及家庭的心理氛围也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因素的形成,产生不同质量的影响。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在每年的家长会上,都要讲授机关心理知识,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除此之外,我们还编印了一些家长家教辅助材料如《心理健康教育高三读本》,发给家长进行书面的心理知识宣传,效果也比较好。还将学校心理咨询室对校外开放,接受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出现的迷惑。现在家长对待孩子要坦然得多了,那种开了家长会,家长回家打骂孩子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也不再害怕开家长会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次课改是教育观念、教育实践的重大改革。作为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毫无疑问,应“直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为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使二者形成一种互动提升关系,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高速公路。

说到底,新课改是一项开发人潜能的工程。若要开发人的潜能,观念的更新至关重要。新课改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一例外地需要依托心理规律去实现,特别是情感态度的获得,价值观的形成。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方向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方向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方向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

方向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

方向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

方向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从心理适应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

方向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将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训练为主,网络等新技术将被广泛采用

方向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7
不好,女生宿舍漏水
第2个回答  2012-06-03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