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1个回答  2023-10-2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的一项法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1. 平台责任加强:根据条例,网络平台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来保护未成年人。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实名认证、风险提示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和有害内容。同时,平台也要建立举报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处理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问题。
2. 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要求。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必须经过本人及其监护人同意,并且平台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管理。此外,未成年人有权要求删除、更正、撤回个人信息,平台要积极响应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3. 游戏限制措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条例对网络游戏进行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游戏运营商要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设置游戏时长和消费限制,并且要采取技术手段来确保限制的有效性。此外,游戏运营商还要加强对游戏内容的审核和评级,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内容。
4. 家庭和学校责任:条例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责任。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平台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
除了以上几点,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内容包括:
1. 教育和宣传:为了有效实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需要进行广泛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视程度。这包括向家长、教师、网络从业人员等传达相关政策法规和保护措施,增强大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2. 技术手段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平台可以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来更好地过滤和管理内容,确保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更加安全。
3. 跨部门合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落实。同时,还可以加强与行业组织、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发布和施行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教育,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2个回答  2023-10-2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关注这些要点!
背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世界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着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安全,我国政府制定并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发展历程
* 2021年: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 2023年: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
*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主要内容与亮点
1. 定义与范围: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范围和定义,将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等各类网上活动纳入保护范畴。
2. 未成年人上网保护:强调了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上网保护中的共同责任,特别强调了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等网站和应用程序应当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
3. 网络信息管理:要求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信息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未成年人信息泄露和滥用。
4. 网络沉迷预防: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特别是对家长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监督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等。
5. 法律责任与处罚:明确了违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影响与评价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公布施行将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 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利于遏制网络犯罪和不法行为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2. 强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3个回答  2023-10-2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该条例于 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施行,共有 7 章 60 条。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该条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点。首先,条例强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担当。其次,条例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这些原则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条例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网络信息审查、不良信息举报、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游戏管理、网络消费保护等方面,为相关部门、企业、家庭和未成年人本身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南。第四,条例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提供者、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网络平台运营者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这有助于强化网络行业的主体责任,促使各方共同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义务。第五,条例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这有助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格局。第六,条例对网络沉迷防治做出了具体规定。包括网络游戏实名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限制、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游戏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保障其身心健康。第七,条例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职责。各方应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和重视。总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从多个层面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这部条例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益的网络环境。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指导下,我国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落实各项措施,全方位关爱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和重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应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2.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应关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合力。3. 强化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严格遵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网络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不良信息传播,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4. 加强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平台运营者的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平台运营者的监管,督促其履行网络保护职责,落实实名制、限时制等措施。5. 深化网络素养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6.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机制。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等各方应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机制,定期交流、协调、评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7. 创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手段。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效。8. 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对违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相关主体,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形成震慑,确保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我们相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为我国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有益的网络环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最后,我们期待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让未成年人共享网络时代的红利,健康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4个回答  2023-10-2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该条例于 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施行,共有 7 章 60 条。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该条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点。首先,条例强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担当。其次,条例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这些原则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条例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网络信息审查、不良信息举报、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游戏管理、网络消费保护等方面,为相关部门、企业、家庭和未成年人本身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南。第四,条例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提供者、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网络平台运营者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这有助于强化网络行业的主体责任,促使各方共同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义务。第五,条例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这有助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格局。第六,条例对网络沉迷防治做出了具体规定。包括网络游戏实名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限制、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游戏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保障其身心健康。第七,条例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职责。各方应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和重视。总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从多个层面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这部条例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益的网络环境。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指导下,我国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落实各项措施,全方位关爱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和重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应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2.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应关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合力。3. 强化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严格遵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网络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不良信息传播,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4. 加强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平台运营者的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平台运营者的监管,督促其履行网络保护职责,落实实名制、限时制等措施。5. 深化网络素养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6.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机制。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等各方应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机制,定期交流、协调、评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7. 创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手段。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效。8. 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对违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相关主体,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形成震慑,确保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我们相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为我国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有益的网络环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最后,我们期待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让未成年人共享网络时代的红利,健康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5个回答  2023-10-2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法规。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点:1. 网络实名制:根据条例,未成年人在注册网络账号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这有助于减少网络欺诈、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 限制游戏时间: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条例规定,未成年人每天在网络游戏中的累计在线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不得超过五小时。同时,晚上10点至次日8点为禁止游戏时间。3. 禁止不良内容:条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内容审查机制,对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4. 家长监护责任:条例强调家长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责任,要求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5.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条例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网络安全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文明、安全地使用网络。6. 个人信息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泄露、篡改或者损毁。7. 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8. 跨部门合作:条例鼓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保护格局。总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这一法规,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