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是有什么历史来源?

如题所述

杨梅来源:

杨梅属于木兰纲、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1973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

扩展资料:

相传二千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决定隐居山野,带着西施一路来到牟山湖旁湖西岙。

范蠡觉得此地山岙纵深,人烟稀少,山上有果树,山下有清湖,是个安身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就在湖西岙暂时住了下来。初到山野,他俩来不及开垦种植,只得上山采摘野果充饥。

当时正值夏至,山上虽有满山野果伸手可得,可惜这些野果酸得掉牙,涩得麻舌。西施吃得皱眉捧心,苦不堪言,而范蠡则心痛如焚。

可怜这位满腹经纶名闻天下的大夫,有计谋可退敌,却苦苦思索也无法改变野果酸涩之味。无奈之下,他发疯似的摇着一颗颗果树,直摇得满手是血。

这时西施闻声上山,看到范蠡手上殷红的鲜血往下滴,心疼得失声痛哭,泪珠滴在被鲜血染红的果实上。

可能是范蠡的虔诚和西施的美丽感动了上苍,西施的泪珠和范蠡的鲜血把野果一下子变得白里透红,变成了西山白杨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4
杨梅古称“机子”、“朱梅”、“树梅”,又名“白蒂梅”、“子红”、“君子果”、“朱红”,民间则直呼为“龙睛”、“金丹”、“仙人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故称杨梅,《农政全书》则称为“圣僧梅”。据对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浦江上山文化遗址科学考证,早在 10000多年前,上山人已开始食用野生杨梅。西汉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中有“柚枣杨梅”的诗句,为最早见于文字的记载。而据陆贾《南越纪行》载:“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可知在距今2200多年前的汗代即已有人工栽培的杨梅。我国的杨梅盛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省,其中尤以江浙两省产的品质最佳。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评曰:“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诗云:“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珠。”生动地描绘了古越之地杨梅丰熟之时的迷人景象,以及远销都城临安时被视作果中珍品的盛况。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8

关于杨梅,古代就由关于杨梅的成语:“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出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白话译文:

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吴,七月天气炎热,行军途经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士兵口渴难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其实此山过去十几里是濡须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们虽然被骗依然很高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5-10
若以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有野生杨梅存在推算,则它的生长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年以前。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因它形如水杨子,味似梅,故名。”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说:“闽言荔枝,西凉葡萄,末如吴越杨梅。”

《越郡志》也载:“会稽杨梅为天下之奇,颗大核细其色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