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长城介绍

如题所述

居庸关长城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清两代京畿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成吉思汗时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修建,是明代长城的防线。


居庸关城呈圆周封闭形,长4142米,团状长城内既有供学习的泮宫和叠翠书院,也有商贾行走的买卖街;不仅有专供参拜的城隍庙,而且也有供奉佛道的财神殿和元君殿。


居庸关长城建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居庸关的中心还保存一座铸造于明永乐年间的汉白玉石台“云台”。在元朝时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被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


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态传神;还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刻成的佛经。


现存的居庸关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末以后逐渐荒废;1992年昌平县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当日的雄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